在新的征程上,黨員干部必須時刻以人民為中心,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創造,凝聚起更大的力量,推動全面推進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人民為基礎。“為民而變,則變得有意義;只有在群眾的基礎上進行變革,我們的變革才會有力量。”人民群眾創造物質財富的生產勞動,不僅是人類社會的存在基礎,而且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任何社會的發展,都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基礎的,而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是物質資料生產的直接承擔者。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在生產勞動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生產技能和改進生產工具,推動了生產的發展、生產方式的變化及整個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進步。
堅持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近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多項內容涉及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將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必將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發展堅持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改革中必須始終堅持的工作路線。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這就要求我們一切改革目標的提出、改革政策的出臺、改革方案的制定,必須深入群眾,聽取人民群眾的要求,對于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分析研究,就是因為我們忠實地遵循了這一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才得以有序推進,從而真正發揮黨對于人民群眾的領導作用,幫助人民群眾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