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消費警示
近年來,保健品投訴成為老年消費者的熱點難點,有的商家采取會銷方式,夸大宣傳內容、設置消費陷阱,向老年人推銷保健食品,騙取老年人的錢財等。為此,內江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針對老年人保健、旅游等消費領域的突出問題,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
提醒一:保健食品是功能性食品,不是藥品,不能夠治療疾病,只是具有調節機體功能的作用;保健食品有適宜人群和不適宜人群,不能夠對所有人群有效;國家明確規定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藥品。部分不良商家憑借保健食品的特定屬性,在保健食品的銷售過程中往往伴有夸大宣傳,廣大消費者要保持高度警惕。
提醒二:選購保健食品應到保健食品專賣店或者藥店,這些經過許可的經營場所都懸掛有《食品經營許可證》,并且產品明碼標價。選購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適合自己的才能購買。保健食品的產品外包裝上印有適宜人群和不適宜人群,如嗜睡的人就不能再吃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偏瘦的人就不能再吃減肥類保健食品等。第二、吃多少買多少。保健食品只是用于體質虛弱、病后調養或者需要補充某些維生素等,在不影響正常膳食的情況下服用,此類產品保質期較短,不宜久存,一旦多量購買,容易過期失效,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第三、選購保健食品不要走入價格誤區。保健食品是工業化產品,部分消費者選擇保健食品時只選貴的、不選便宜的,多花不少冤枉錢。第四、選購保健食品要索取購貨票據,一旦發現產品過期或者有質量問題,可以及時維權。
提醒三:自覺抵制保健食品會議營銷、旅游營銷、電話營銷和上門推銷。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年群體養生保健意識持續增強,不法分子(欺詐銷售保健食品的人員)也趁機采用打親情牌、健康牌、禮品牌和節日促銷牌等手段,虛假宣傳、欺詐銷售保健食品,騙取老年人的養老錢。
提醒四:有病上醫院,買藥上藥店。保健食品的欺詐銷售人員,通過精心策劃、組織和夸大宣傳,以舉辦所謂的健康講座、免費活動、專家義診等為名,給老年人灌輸所謂的養生理念來洗腦,胡亂包裝出一個所謂的“醫學專家”用特制“專用檢查儀器”給老年人免費體檢,做出一個嚇唬老年人的診斷書,從而使老年人服服帖帖購買他們推銷的保健食品,騙取老年人的錢財。
提醒五: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有的經銷商利用“免費測血壓”、“免費發雞蛋”等手段,收集老年人的相關信息,在行內稱之為“收單”,通過售賣已經收集到的老年人信息,在行內稱之為“報料”,他們獲取老年人的信息后,通知并組織老年人參加健康講座、免費活動、專家義診等一系列活動和組織老年人聚餐、旅游、體檢等,最終目的是想盡一切辦法掏空老年人的錢。
預付式消費警示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模式逐漸成為服務領域的主流消費業態,在健身、美容美發、洗車、服裝洗滌等服務行業普遍存在,具有“先付費、后兌現”一次性付款多次消費、消費周期長以及消費不連續等特點,是一種典型的信用消費。商家為了招攬客源、穩定客戶,讓消費者先預付費用辦卡,再享受服務優惠,但若出現商家突然消失、搬遷、轉讓等情況,消費者很難找到商家,充值的金額遭受損失,造成維權困難。針對預付費式消費存在的諸多風險,為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避免消費糾紛發生,內江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擇預付式消費時,要多做比較、謹慎選擇,科學理性消費。
一是選擇證照齊全的商家。消費者在購買預付式消費卡時,要先通過多方了解商家的經營狀況和信譽,盡量選擇規模大、證照齊全、經營狀況較好、服務質量佳、誠信度好的商家,不要輕信商家廣告宣傳和優惠幅度大而忽視了潛在風險,使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
二是辦卡金額不宜過大。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科學理性購買預付式消費卡,一次性充值金額不宜過多,謹慎選擇金額過大、服務期限過長的預付式消費,承擔過大的風險。如確要選擇預付式消費方式,也應選擇辦理金額較小、期限較短的預付費卡。
三是細化約定服務內容。在辦理預付卡時,消費者要仔細了解和閱讀辦卡說明,勿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最好與商家簽訂書面合同,在合同中詳細約定預付卡的使用范圍、有效期限、服務項目、退款條件、違約責任等條款,同時要特別注意終止服務、轉讓等限制性約定,以免維權困難。
四是妥善保留憑證及時維權。消費者選擇預付費式消費后,一定要注意妥善保存好預付憑證、合同或協議、宣傳單、發票等證據,以便發生消費糾紛時維權,當發現商家有異常情況時,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咨詢、投訴或舉報,如遇到商家“跑路”的情況,涉嫌經濟詐騙的,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裝飾裝修消費警示
近年來,消費者投訴裝飾裝修行業的問題較突出,消費者投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一是有的裝修公司未按合同約定的期限裝修完工,造成延期交房或未按要求裝修房屋等,給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二是有的裝修公司是拿錢后在外面請人裝修,實際上只管收錢,不管質量,結果造成裝修粗糙,裝修質量難以達到標準。三是有的裝修公司違約后不認賬,人去樓空,無法找到商家。四是有的消費者為貪圖便宜,與打著低價幌子承諾贈送多種家電的裝修公司簽訂合同,但最終都無法兌現承諾。為此,內江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提醒廣大消費者:一是消費者在選擇裝修公司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家裝公司,對裝修公司的規模、人員素質和公司信譽等多方面進行了解,對公司的資質認真審核,要選擇有資質、證照齊全、信譽良好、人員素質高的裝修公司,避免上當受騙。二是消費者要與裝修公司簽訂合同,雙方以書面合同約定裝修的項目、裝修的材料種類和品牌、裝修期限,明確相互權利與義務等。如消費者對裝修設計有異議需要修改合同的,最好提前告知裝修公司,避免在裝修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糾紛。三是不要相信低價不實的廣告宣傳,“天上不會掉餡餅”,贈品過多或裝修費用明顯低于市場價,小心有欺詐。有的裝修公司利用媒體廣告、印刷品和低價裝修的套餐廣告等虛假宣傳吸引消費者,故消費者要詳細了解套餐的內容,認真甄別裝修宣傳廣告,不要輕信低價不實的宣傳,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四是要謹防預付定金陷阱,有的裝修公司以口頭承諾較低的裝修價格,先讓消費者簽訂裝修定金協議,定金協議中沒約定裝修的價格、材質、規格、裝修效果、裝修期限等重要信息,消費者簽訂定金協議后,有的商家擅自漲價不守信。五是要認真仔細檢查驗收,裝修完工后,消費者應認真核對裝修協議的內容,從質量、安全、環保等方面仔細檢查驗收,對經營者原因需要返工、重做的,經營者應當免費返工、重做,并賠償消費者相關損失。六是要注意保留相關憑證,如發生家裝方面的糾紛,可先與經營者協商和解,協商和解不成,及時到相關部門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