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巴中市召開了2020年依法治市新聞發布會,經開區匯報了依法治區特色亮點工作。
深度、精準開展《民法典》普法宣講。
抓住關鍵少數。經開區將民法典納入區級領導干部學法必修課,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推動領導干部把掌握和運用民法典作為履行自身職責、做好群眾工作、推動改革發展的重要本領。成立了“民法典宣講團”。邀請法學專家、知名律師、法律顧問組成了“民法典宣講團”,開展送民法典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特別是經開區的大型社區和高校,宣傳婚姻家庭、物權、合同、繼承等領域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同時,開展“送民法典進貧困村”活動,補齊脫貧攻堅法治短板。將民法典納入“法律明白人”培訓。將民法典列為村(社區)“兩委”成員集中學習及“法律明白人”培訓重點內容,使其精準掌握民法典要義,提升了基層工作能力和水平。多舉措普及宣傳。堅持集中宣傳和常態化宣傳相結合,依托電視臺、報社、網站、“兩微一端”等媒體平臺,靈活生動多樣的進行了普及宣傳。同時利用廣場、公園綠道、小區樓院、交通路口等公共場所的電子顯示屏,推送民法典知識,掀起了全民學習民法典的熱潮。
深化依法治理,創新基層治理質效。
注重以黨建為引領。統籌各領域資源力量,搭建“1+3+X" 橫向到邊和“街道黨委一社區黨組織一小區黨支部一樓棟長黨小組”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組建區域化大黨委3個,涵蓋各類黨組織52個。以小區、樓棟、住戶為單元,將社區黨總支、駐區單位、“兩新”黨組織等526名黨員干部“管家”納入治理網格,開展駐區單位聯小區半年訪、領導干都聯樓棟季度訪、黨員聯住戶月月訪的“三聯三訪”活動,推動社區建設和基層治理從“單打獨斗”到“組團上陣”,做到組織建設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是創新一村一警機制。在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全覆蓋的基礎上,創新推行“一村(居)一警”,每個村(居)明確一名公安民警或輔警作為聯絡員,強化基層治安和法治宣傳。矛盾糾紛“聯調聯處”。突注重多方聯動,形成整體合力,與各辦事處、公安、國土、社會事務、規建、人社等部門構建多部門、各行業共同參與的調解體系,實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西錦社區是以15個村(居)、84個農業合作社拆遷集中安置還房區,居住的2685戶13158人都是“農轉非”安置居民,但大部分居民的戶籍地還在原村社,許多事情還得回原村辦理和解決,居民極為不方便。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2015年6月,西錦社區在建立便民服務中心時專門設立“娘家親情室”,由原村(社區)干部在此輪流坐班,化解村社矛盾,方便居民辦事。“娘家親情室”以調解為抓手,以親情說服人、感化人、教育人,不僅化解了矛盾,還宣傳了政策。自設立來,共接待受訪居民1317人次。化解矛量糾給213起,開展服務項目5個,接受政策咨詢19項,處理遺留問題37件。武至日前,西錦社區沒有發生一起到省進京上訪的事件,社區先后被省、市評為“四川省和諧社區示范社區”“巴中市平安創建示范社區” 等榮譽稱號。注重示范引領。采用“1334" 社區治理模式打造白塔社區治理示范點,解決基層治理痛點堵點難點,形成“一年抓規范、兩年作示范、三年出成效”、爭創“雙強四優”的治理目標,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一線。采取“五化工作法”打造福錦苑智慧社區,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5G等技術,發揮各類智慧化應用優勢,從而打造智管社區、效能社區、宜居社區、平安社區;奇章街道八角位村采取“1+X”的模式在產業發展、戶容村貌、集體經濟體制機制等方面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形成以村民自治為主,德治、法治互補,政府投入為輔的“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福錦苑“五化五提升”、東錦苑“五化工作法”等初見成效,“樓棟長” 管理機制被四川日報、人民網等媒體刊登報道。著力推進社會資源參與。 整合黨政、市場、社會三類資源,引導企業、社會組織進駐社區開展專業服務,組織開展醫療康復、創業培訓、文娛表演等活動,提供多層次多種類服務,不斷擴大基層治理“朋友圈”
推進依法治企,營造親商重商的法治環境。
創新實行“代辦制”。讓投資企業少跑路或不跑路,制定“一企一策”幫扶計劃,全面推行“政銀便民通”服務模式,實現企業設立登記“012”目標(“零見面”、“最多跑一次”、“企業設立登記2個工作日辦結”),投資項目代辦100%。規范行政執法檢查。設立“寧靜日”,每月1至20日除上級統一部署、處理投訴舉報、處理突發事件和涉及安全、環保等底線工作外,一律不到企業檢查。整治營商環境突出問題。開展工程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系統治理工作,對2019年1月以來實施的應該招標的18個項目進行了清理排查,共查出3個問題項目,已對3個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項目進行調查,已查辦結束2件違法違規案件。組成債務清理小組,已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6625.8萬元,巳償還1150.27萬元。嚴格執行33項零費區、直購電等優惠政策,累計降低企業費用近4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