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學校,是孩子成長的第二個家。愛,是家庭和學校的黏合劑,二者唯有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攜手同心,方能助力孩子陽光成長。
一、家長學校的魅力
因為愛,我們同在家長學校學習提高。我們家長學校發揮家長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讓家校共育的力量真正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養不教,父之過,也是母之過。”父母的成長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成為優秀的父母,首先必須具備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針對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校家長學校適時開展了由家長參加的教育理論培訓,幫助家長提高認識,把他們的思想、觀念統一到培養孩子綜合素質上來,使他們順利走出家教誤區。
“今天家長學校的老師講解的知識太給力了,讓我知道自己之前的教育方法為什么不被孩子接受,今后教育孩子得按心理學老師說的方法來……”5月27日晚7點,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周翠蕓老師做了“與心鏈接,讓心飛揚”為主題的家教講座,在鵬利小學微信平臺直播推出,引發了我班家長熱烈的討論,他們紛紛表示:“周老師所講的標簽效應、反彈琵琶效應、南風效應……讓家庭教育與心理學相鏈接,把深刻的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我們受益匪淺,期待還有后續。”這堂課引導家長們樹立了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形成了家校育人合力,短短40分鐘,點贊更是突破3.2萬,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之高,影響力之大!
為了有效溝通,家長學校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家校互動活動。比如開展《夢想課堂》,讓家長走進課堂,為孩子們展示技藝。成立《家教論壇》,交流家教經驗、切磋家教方法,使之成為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利用“家長開放日”把家長請到學校來,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家長深入到班級課堂與教師一起聽課、評課,參加主題班隊會,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等。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和家長都是教育者,只有兩者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相統一,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二、微信平臺的“微”力
因為愛,我們的教育鏈接一直在線。之前很多時候,我都是利用放學時與接孩子的家長們交流情況。可是兩年前,我們的校舍遷到五小,絕大多數孩子乘坐公交車上下學,與家長見面的機會變得異常珍貴。這時微信平臺解決了學校與家庭在傳統交流方式上的局限性,在拉近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塑造新型師生關系、延伸課堂教學及讓家長交流親子經驗方面,展示了它得天獨厚的無窮“微”力。
我添加了班級所有家長的微信,班上所有家長也在班級微信群里。不便在班級群里說的內容,或有損家長、孩子自尊心的內容,我都與家長點對點單獨溝通。班級群里,我一般發的都是每個孩子都應該知曉的信息,比如家庭作業提示,校服、班服征訂,班務展示,活動通知、集體心理建設、心靈雞湯等。
比如運動會時,為了讓孩子們輕松上陣,我比賽前給孩子和家長們做了心理建設:“只要參加了,努力過,就不后悔,成功和失敗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每天為家長分享一道“心靈勵志雞湯”,希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家長們的教育技巧,助力孩子“陽光奔跑”。比如5月30日的“每日分享”:孩子跟父母說他的理想是將來考上清華大學,但是他現在小學的成績很一般,父母該怎么引導?
錯誤做法:“你的成績完全不夠。”然后開始批評他,希望他會努力向上。
正確做法:“好的,媽媽、爸爸暑假帶你去看看清華大學。”(帶他感受清華百年老校的校園氣氛,讓他心生向往,帶他去看看每一個學院,然后問問他想進清華的哪個學院。這個過程目的是讓他把夢想具體化;帶他參觀完之后,跟他一起畫一個他心目中的清華校園,把畫貼在墻上)。接下來只需要告訴他:“媽媽等著送你去學校的那一天。”
從來沒有一個孩子是在批評和否定的環境下能夠成大成才的,教育需要智慧!
三、堅定信任的力量
因為愛,我們選擇相信你,一如既往地支持你。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我在這里似乎有點夸張地說:若請她參加晚會,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她母親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清醒地回家。”
小妍平常是個好動的女孩,愛搞惡作劇,老喜歡把同學的書、本、文具藏起來,讓別人干著急。有一次體育活動課,她鄰座小馨離開教室時,書寫筆還在,回來就不見了。當時教室里就只有小妍等幾個同學,而且她手里正握住一支一模一樣的書寫筆。依次排除了其他同學拿筆的可能性,就只剩下小妍了。她心儀這支筆已很久,曾叫小馨送給她,小馨不肯,而且今天她的回答支支吾吾。同學們一致認定,拿筆的人就是小妍無疑,我也暗暗在心中定下嫌疑人——這支筆說不定就是小妍拿的。但無論我怎么盤問,她就是不承認,硬說她那支筆是自己買的。我只得向家長求證。小妍的媽媽在電話中堅定地說:“我了解我家孩子,說她藏別人的文具,我信!但說她把別人的文具據為己有,我不信!我對我家孩子有信心,要不調監控看看吧!”在小妍媽媽的堅持下,我們調了監控,反復看了幾遍,都沒有發現小妍拿筆的行為,小妍媽媽親切地對小妍說:“小妍,別怕,凡事以事實為依據,媽媽一定會幫你還原事情的真相。”說完,還親自帶她到買筆的文具店了解情況,確如小妍所說,這筆確實是在這家店文具店買的。至此“案件”水落石出。小馨真誠地向小妍道了歉,同學們也刷新了對小妍習慣性的認識,開始接納她成為朋友。經此一事,小妍深刻地認識到平時不經意的惡作劇,居然可以讓大家對她產生這么多誤解,至此,她下定決心改掉偷藏同學東西的壞毛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兒童的人格教育》觀點:世界上沒有問題兒童,只有缺少正確引導的“生活失敗者”!小妍媽媽對小妍堅定的信任和正確的引導,還給小妍做人的清白,給了小妍無窮的力量,讓她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她們是“生活成功者”!
四、愛是唯一的答案
因為愛,我們從不輕易放棄每個讀懂你的契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梁。
校園的花房里開出了兩朵最大的玫瑰花,紅艷艷的花朵就像一張可愛的嬰兒笑臉一一你肯定從來都沒見過這么大、這么美的花兒!全校的同學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
這天早晨,又有許多同學來觀賞玫瑰花。他們一邊看,一邊贊不絕口。這時來了一個大約五六歲的小女孩,她徑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來,抓在手中,從容地向外走去。
同學們驚訝了,有的非常氣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個小女孩。正在旁邊散步的蘇霍姆林斯基校長看到了,走過去,彎下腰,親切地問小女孩:“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
“媽媽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媽媽有點不相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后,我再把花送回來。”女孩害羞地說。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學們不語了,教育家的心顫動了。蘇霍姆林斯基校長牽著小女孩,從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她說:“ 這一朵是獎給你的 ,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 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是啊,一顆純潔、善良、美好的心靈,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嗎?蘇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愛,守護了一顆同樣溢滿愛的心靈,給出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正確的答案。
魏書生說,家校溝通教育,教師要始終堅持尊重學生、幫助學生這一原則。教育無痕,似雪落春泥,潤物無聲;教育有味,如“鹽在湯里”,不見其形,能品其味。愛是最好的教育營養,是家校教育首選形式。相信,家庭和學校攜手同心,定能助力孩子陽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