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心理健康問題在小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逐漸增多,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關注。本文通過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將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建立聯系,深入探究體育游戲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正面影響,研究分析發現體育鍛煉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心理健康 體育鍛煉 小學生
2022年4月教育部頒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課標課程改革指明方向;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引領,重視育體與育心,體育與健康教育相融合[1]。新課標課程目標中提出要培養學的核心素養,通過體育運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品德,通過體育鍛煉,建立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并且對心理健康具有積極向上的影響作用。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小學階段是兒童身心發的關鍵期,對于情感控制能力、自我認識能力、自我約束能力方面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小學生中心理健康問題存在已經很普遍,由于現在社會的生活節奏和競爭壓力大,小學生面臨著心理問題,如:學業壓力、焦慮、網絡依賴、孤僻、自卑、人際交往能力差等現象。
二、體育鍛煉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目標內容中體現了體育鍛煉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從體育健康課程的目標來看,體育不僅僅是單純的鍛煉身體,掌握體育技能,更是要把體育鍛煉作為一種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的載體,通過在體育鍛煉的特點促進學生的心理積極向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環境創設
體育鍛煉的環境寬闊,小學生活潑好動,戶外的環境可以是學生釋放教室內的壓抑感,并且在小學生的體育課中特別強調以戶外鍛煉為主。體育課環境剛好能提供一種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小學生的天性得到釋放,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
(二)教學設計
在體育課堂中,游戲活動更適合孩子的天性,可以激起小學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設計不同形式的趣味體育游戲,讓體育課更具有吸引力,讓小學生輕松參與,使課堂生動有趣。小學生通過參與活動體驗體育游戲帶來的愉悅、輕松的心情,等到更好的放松,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發展。
(三)交流與合作
體育鍛煉培養小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長期以來不同的研究指出體育運動和身心健康具有積極的相關關系,林上湖等研究指出集體項 目鍛煉對于改變孤僻性格,提高適應社會交往能力 具有重要的意義[2]。體育鍛煉有不同的運動項目和方式,體育鍛煉除了個人賽,也有很多團體賽,小學體育教學多以集體、小組形式開展,這樣能剛好的促進小學生之間的交流。在體育鍛煉中,除了語言,還有眼神,手勢,表情等多種交流方式。例如在團體競技賽中,同伴與同伴之間的動作,語言交流跟頻繁,為溝通交流提供更好的機會。
(四)體育品德
在體育鍛煉中培養小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以及健康的心態。在體育鍛煉中用游戲的方式開展,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參與體育游戲的、小學生能輕松、自由、平等的參加活動,在體育游戲時會有競爭性、隨機性,以及體育游戲的結果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例如在小學體育一年級的教學中,體育教師利用情景教學,讓小學生模仿森里各種動物的行走、奔跑跳躍的動作,用趣味的方式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積極參與模仿,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能從體育游戲中體會到身心愉悅。
(五)情緒調控
體育鍛煉有助于小學生釋放壓力,通過體育鍛煉的特有的場景,可以讓小學生的情緒得到釋放,緩解內心的不良情緒。通過體育鍛煉,孩子們可以將內心的情緒轉化為身體的能量,從而改善心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結論
綜上所述,體育鍛煉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通過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小學生可以改善情緒狀態,增強自信心,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從而提升整體心理健康水平。有關資料顯示,體育鍛煉可增強身體素質,減少次生疾病的發生,對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作用[3]。
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應繼續深入研究體育鍛煉與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探索更加有效的鍛煉方式和途徑,以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我們也應關注個體差異,為不同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鍛煉方案,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實現身心健康的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2.
[2] 林上湖.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及體育鍛煉調節方法的綜述[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13):178 -179.
[3] 周麗英. 體育活動對問題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J]. 教學與管理, 2009(3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