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報告分別強調,“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近年來,黨和國家將心理健康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和社會綜合治理范疇,設立了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詢委員會,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取得了積極成效。尤其包括在校學生在內的青少年心理問題得到空前重視,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時代性特征明顯,同時還具有特殊性,不可預見性等特征,這也越來越成為社會難題,需要全社會的高度警覺。
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被通過,2006年第一次修訂,2012年修正,2020年第二次修訂,2021年6月1日起施行。2024年第三次修訂,2024年4月26日起施行。一次次的修訂,是應時代的變化,應具體事件的新特點,應新形勢的需要,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n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自頒布實施以來,尤其是2006年第一次修訂以后,各地把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學習宣傳列入普法規劃。全國自上而下成立了一系列相關小組和委員會,比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機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等。此外還有一些群眾性未成年人保護隊伍,全國上下,政府單位,人民群眾都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合法保護。
雖然法律宣傳范圍之廣,涉及內容之豐,但各地仍有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行為發生。
2023年4月,未成年人黃某受龔某某邀約,在明知他人從事犯罪活動的情況下,多次聯系李某某等人將銀行卡提供給他人使用,并以現金形式將好處費轉給李某某等人。經查,李某某等人提供的4張銀行卡進賬總流水為107萬余元,出賬總流水為106萬余元,其中涉詐騙資金49萬余元。當地政府也是很重視這次案件。仙桃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黃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支付結算幫助,情節嚴重,其行為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黃某犯罪時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依法應從輕處罰。黃某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且自愿認罪認罰,依法應從輕處罰。法院最終判處黃某有期徒刑十一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更有諸如家長未履行義務,不教育,不供養,致使孩子輟學,心理問題嚴重等等;校園霸凌事件;未成年人網絡霸凌事件等等。
雖然當地政府也有所為,但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經實施良久,宣傳力度也很大,為什么還有這些侵權行為存在?為什么有些人明知有法還要犯法呢?
這其中有非常多原因,但我今天就心理方面的原因作以下闡釋:原因之一,這些人可能抱有僥幸心理,這些人可能認為自己不會被發現或懲罰,因此冒險違法。例如近期在仁壽縣發生的一起11歲未成年人少女的失蹤事件,案件的真相是一位38歲大叔把這位天真的少女殘忍的奸殺了。據相關報道可見,這位大叔的心理可能已經扭曲,在已發現的案發現場他居然還以事不關己的姿態冷眼旁觀這件事情,他不僅帶有僥幸心理,而且還有一定的心理問題。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說到的原因之二,這些違法的人還可能帶有特殊的心理問題。原因之二是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一些人可能因為心理問題或精神疾病而違法,例如沖動控制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等。原因之三是心理動機,某些違法者可能存在特定的心理動機,如挑戰權威、尋求刺激、滿足好奇心等,這些內在動機可能驅使他們明知故犯。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是對社會而言非常重要的。那我們應該如何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呢?
首先應從家庭教育起步,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了家庭保護章節?!吨腥A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五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創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應當協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撫養、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家庭是避風港,是孩子棲息心靈的地方,父母是這個世界上除了我們自己最親近的人,父母教給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是我們構筑三觀的領路者之一,只有家庭教育到位了,孩子才初步構成了正確的面對這個世界的體系。
中國的家庭大多太過于重視成績,而在當今時代,比成績更應該引起家長重視的,應該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太多的家長一味重視成績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想法,壓力,甚至連孩子有心理問題都難以置信,覺得是在無病呻吟。家長們應該關注孩子們內心的想法。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多鼓勵孩子運動鍛煉,用心聆聽孩子們的看法相互之間多交流。
比起很多孩子我們已足夠幸運,我們還應該把重心放在困境兒童關愛身上。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把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工作體制機制,強化關愛服務措施,提升關愛服務水平,更好促進困境兒童健康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愛困境兒童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責任,需要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
各地政府應該制定和實施兒童福利政策,確保困境兒童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提供教育支持,確保困境兒童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建立和完善兒童保護體系,包括兒童救助、收養、寄養等服務。加強對困境兒童的醫療保障,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
社會組織有可以積極參與:成立專門的兒童福利機構,為困境兒童提供心理輔導、教育支持和生活幫助。組織志愿者活動,如陪伴、輔導作業、提供生活必需品等。開展公益項目,如募捐、義賣等,為困境兒童籌集資金和物資。這不僅可以讓困境兒童獲得希望,還可以體現社會的愛心和正義。
同樣這也是企業的責任:企業可以通過捐贈、贊助等方式支持困境兒童的教育和生活。
企業可以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幫助困境兒童獲得經濟獨立的能力。企業可以開展社會責任項目,如“企業社會責任日”活動,鼓勵員工參與關愛困境兒童的活動。這不僅能讓企業形成自己的文化和提高知名度,還有益于社會。
當然還有個人行動:個人可以通過捐款、捐物、志愿服務等方式直接幫助困境兒童。可以通過參與社區活動,如社區服務、慈善活動等,為困境兒童提供幫助。個人還可以通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對困境兒童問題的認識和關注。
另外還有一些途徑,例如教育和宣傳:加強對困境兒童問題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同情心和責任感。通過媒體和網絡平臺,傳播關愛困境兒童的正面信息和成功案例。在學校和社區中開展兒童保護教育,提高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幾乎各大高校也都有相應的活動。法律保護:加強對困境兒童的法律保護,確保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對于虐待、遺棄等違法行為,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政府、家庭乃至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應該凝聚關愛力量,護航他們的健康成長。加強組織領導,發揮各部門、各單位優勢,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營造關心關愛的社會氛圍,我們一定能讓青少年健康成長,一定能守護好民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