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留守”可否不再出現

        來源:四川工商學院成都校區 作者:趙敏 發布時間:2021-10-28 23:04:31

        說到留守兒童,大眾對他們有多少了解呢?什么樣的孩子被稱為留守兒童呢?或者說為什么他們會被稱為留守兒童呢?在生活中,留守兒童這個詞往往會出現在大街的宣傳海報上,電視劇里,紀錄片中,新聞里等等,但卻很少出現在人們日常的談話內容中,也很少會有人在玩手機時特地搜索一下留守兒童到底代表了怎樣一群孩子。

        “留守兒童”是一個群體,是一個集體名詞。他們通常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而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無法與父母正常共同生活且不滿十六周歲農村戶籍的未成年人。在這個群體之中比較明顯的有兩類;第一類孩子與大多數孩子無異,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的孩子,他們樂觀堅強、懂事坦蕩,知道關心家人,關愛他人,生活中也是經常面帶笑容,但這一類留守兒童常常會被我們忽視。然而還有一類留守兒童正如我們所了解的一樣,性格內向、孤僻,不善于言談交流,可從他們的本質來講,他們依舊向往童年的天真爛漫,只是難以遇見真正意義上懂他們的人。

        我的十六歲——四年前,那個時候已經不在被稱為留守兒童的我,應該是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在是一名留守兒童了,因為我不喜歡留守兒童這個稱呼,因此我從小就不喜歡告訴別人自己的父母沒有在家,沒有陪伴在我身邊,而我也沒有對他們講自己是寄住在別人家的,所以那時并不會刻意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定義。十多年的留守生活,即使自己再不喜歡,再不承認,這也是事實,或許相對于大多數留守兒童而言我是幸運的,可僅僅只是幸運,但卻并不能改變這個我不愿意承認的事實。

        小時候幾歲的記憶,現在想起來早已經模糊不堪,但還是依稀記得,有幾年的生活里是沒有父母的聲影,不過還好,那時候自己還小,不懂得很多伴隨成長出現的煩惱。記憶逐漸清晰好像是四年級以后吧,記得那時候的自己突然很多煩惱,心里也會有很多落差。會羨慕開家長會時爸爸或媽媽到場的同學;會在和父母打電話時偷偷的哭;會在自己難過、心里話不知道講給誰聽時悄悄地打開日記本;會對別人的話語感到敏感,會在每次父母外出時微笑送別,轉身卻悄悄抹掉眼淚,小心地不讓任何人發現等。講不出自己被分為哪一類留守兒童,卻感覺自己哪一類也不是,因為我也時常面帶笑容,關心家人,好像在外人眼里也是特別懂事的一個小女孩,但有時候也會感到自卑,體現出內向的性格。然而我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世界上有著除我以外更多的留守兒童存在,而他們的情況或許會更好,也或許會更糟糕,并且正好和我千差萬別。

        在別人眼里,我好像一點也不想念在外的父母,可是別人不是我,所以并不了解我。雖然每個周我的父母給我打電話時,講的內容都是很平常的,千篇一律的,而我很少問他們什么時候回家,但是這只是因為我不想打擾他們而已,由于我在上學,所以每次打電話都是晚上,而晚上是休息的世界,我希望他們在忙碌、勞累一天之后有更多時間去休息,而且他們每次回家都是臨近過年,所以問不問已經沒有意義。每當有人問我為什么不想自己的爸爸媽媽時,其實我也很想告訴他們我想,非常想,但最終我僅僅回答到“因為習慣了。”

        在別人眼里,我很懂事,也比較勤快,家務也經常主動幫著做,被叫到也馬上行動,但我很想告訴他們,其實自己也不是很勤快,甚至有點小懶,可是我明白自己是寄住在別人家,沒有偷懶的資格,因此只有在心里反復告訴自己“要懂事一點才會招人喜歡,況且也沒有多麻煩,動一下并不難”。這樣的生活我進行了十多年,直到高中結束進入大學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結束了,無論是小時候寄住在舅媽家里,還是初中到高中寄住在小媽家,她們都很照顧我,對我也是特別好,,但總感覺有心理壓力,心理負擔,畢竟和這相比而言,肯定是喜歡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

        全國有很多像我一樣生活在農村的留守兒童不是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大多數應該都是寄住在別人家里,雖然父母會覺得很麻煩別人,但是卻是他們最放心的選擇。因為他們很愛很愛我們,所以為了我們的美好幸福,選擇背井離鄉去工作;因為他們很愛很愛我們,所以為了不擔心我們,選擇麻煩別人 ;因為很愛很愛我們,所以為了我們開心快樂,選擇把一切最好的給我們。

        2021年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數量雖有所減少,但這900萬多任然是相當大的數據。如今我已是一名大學生,或許因為自己曾經也是一個留守兒童,以致于對留守兒童有著不一樣的了解,不一樣的心疼,所以特別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機會經常去到貧困的鄉村,給留守的孩子們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 這么龐大的數量,肯定是需要更多人的出現,才會有辦法讓它減少的,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從心里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關心和幫助,對那些炒作者“say no!”

        “留守兒童”這一個名詞并不是美稱,沒有任何一個小朋友會希望自己被稱為留守兒童,不僅僅因為它不是美稱,更是因為他們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能夠遇到一個真正懂他們的人。要相信只要人人都能對“留守兒童”保持關心,給他們一些幫助,我相信世界會越來越好,“留守兒童”也會越來越少,甚至不再出現,直至不再出現。(趙敏


        責任編輯:劉華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苗栗市| 谢通门县| 衢州市| 鄂尔多斯市| 商南县| 平江县| 广平县| 福建省| 长宁区| 那坡县| 平乡县| 齐齐哈尔市| 广州市| 托里县| 景宁| 平顺县| 鹤岗市| 黔东| 手游| 曲沃县| 沙湾县| 开平市| 浮梁县| 沙雅县| 德保县| 凤台县| 达尔| 德兴市| 延寿县| 吴旗县| 临泉县| 白水县| 友谊县| 老河口市| 乌苏市| 巴彦淖尔市| 新丰县| 宜川县| 太原市|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