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言傳身教”傳遞愛的教育培育孩子健康成長

        來源: 作者:楊盼盼 發布時間:2024-05-31 15:08:05

        “言傳身教”出自《莊子·外篇·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 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在我們 成長過程中所處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都會無形中影響人的成長,但是家庭教育中盡可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能為孩子奠定好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在孩子耳濡目染中對孩子產生影響。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媽媽抱著我唱著輕柔的歌陪伴我入眠的場景仿佛是昨天。小時候,爸爸每次趕集回來總會買回些吃的給我們,每到過節過年我們總有粽子、鴨蛋、月餅、紅包、新衣服等驚喜,我們一起祭祖、吃年夜飯、包餃子、看春晚...。還記得我第一次煮面條、第一次考試獲獎、第一次在全校演講等等,爸爸總是笑著一邊豎起大拇指一邊對我說:“你真棒。”得到爸爸的肯定讓我興奮很久。那時候,爸爸在家總是吃雞頭我們總能吃雞腿,爸爸總是不知疲倦的工作等等,這些點滴記憶中已經深扎入我心里,篆刻在我的骨子里,這是我的童年更是父母用言傳身教傳達對他們對我耐心、包容、鼓勵愛的教育。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我成為了一名母親也抱著孩子哼唱著那首熟悉的歌哄他入眠,會為孩子的成長變化高興很久,也會為他摔跤哭泣難過很久,也會把雞腿先讓孩子吃。爸爸曾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孩子的到來為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歡樂,也讓我認識到養兒不易。那年,產房里“哇哇哇”哭聲讓情不自禁熱淚盈眶,我向自己確認:這是我的孩子。孩子在我日夜的悉心照顧下一天天長大。我熬過了身體痛、熬夜的艱難、乳糖不耐受問題是另一個挑戰。我們的焦慮和擔心是我手機里存下的一張張照片和厚厚的過程記錄。醫生說:“母乳喂養就要嚴格忌口,減少過敏源的攝入。”我嚴格遵醫囑,兩個多月里我攝入的食物只有米飯、豬肉、鹽、水、蘋果5種。孩子乳糖不耐受的情況終于在我的堅持下逐漸好轉,全家人如釋重負。我會輕柔地給他唱歌,會抱著他在家里來回踱步哄睡,會對他說話,會回應他的聲音和動作…。曾今我也是那個事事有家人護佑的女孩,如今已為人妻人母人媳,需要護佑自己的孩子,為孩子撐起一片天。我用言傳身教向孩子傳遞對他的耐心養育、無微不至的關懷、陪伴和教導之愛。

        扶著他練習走路、教他說話和唱歌、帶他探索觀察、保護他,摔跤后哇哇大哭、第一次完整唱出小白兔白又白、第一次跳起來等等,孩子的每一個變化都讓我興奮良久。當然這個過程有快樂也有不耐煩,孩童煩躁時長期哭鬧、夜里驚醒大聲啼哭也會讓我不耐煩甚至產生掌起手落教訓他的念頭。但是,在我心中我的爸爸媽媽就是我的天,我想我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感受。我的父母用言傳身教的方式讓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對我的包容與支持。我又何曾不可做一個溫暖的媽媽讓孩子感受我帶給他的家庭的溫暖和我對他的包容與支持?孩子的世界很小,愛他,是在他探索和成功時的引導和祝賀,是在他失落或失敗時的安慰和鼓勵。

        現代心理學認為個性形成的萌芽期是在3周歲以前,中國古諺語“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強調兒童在3-7歲的行為表現和個性特點可以大致推斷出他們未來的成就和為人處世風格。幼兒期的孩子能夠很輕松的模仿大人的行為舉止,并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母親對于女兒和父親對于兒子的影響甚至影響孩子終身。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或成就孩子健全的人格或誤導孩子人性扭曲。“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愈。”反之,雙親離異或者雙親與孩子長時間分離都可能讓孩子產生心理疾病,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所以,幼年的孩子需要父母給足鼓勵、肯定和安全感,讓他們在父母的帶領下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有時候他們難免會給父母帶來一些麻煩,但是為人父母可以多一些耐心和責任,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讓他們感受家庭和父母之愛,用言傳身教引導他們走好人生第一步,系好人生第一顆扣子。

        我的孩子一天天在長大,我也明顯感覺到僅僅滿足他吃飽穿暖已經不夠,在陪伴中用言傳身教對他進行引導和教育,讓他習得這個年齡段應該掌握的能力更為重要。我開始思考對孩子有效的教育引導方式。孩子成長在眉山這個文化之鄉的沃土上,三蘇父子言傳身教的方式吸引了我。“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眉山三蘇父子的成就流傳至今被世人傳頌,一代人的崛起離不開家族文化和教導的托舉和培養,有蘇洵和程夫人的言傳身教才有我們看到的蘇軾和蘇轍兄弟的成就。

        第一,言傳身教,榜樣式教育,培養仁愛孝道品格。蘇洵自幼“為人聰明,辯智過人”,蘇洵18歲進京參加進士考試落榜后不再讀書再未參加考試。27歲他幡然醒悟要給兒子樹立榜樣,便在家閉門苦讀以身作則為蘇軾和蘇轍兄弟樹立榜樣;蘇軾的曾祖母宋氏年老多病且性格怪異,在程夫人精心侍候下,唯獨程夫人贏得她的喜愛;蘇軾在《記先夫人不殘鳥雀》和《異鵲》中記載:家中花貓捕到一只桐花鳳,雖被蘇軾兄弟救下但已無生命。有的小伙伴吵著要烤來吃。這時程夫人走來告訴他們:做人要有仁愛寬厚之心。蘇洵夫婦將言傳身教貫穿于生活小事中,做到以身示范,培養孩子勤于讀書、仁愛孝道之心,為兩兄弟積淀文學成就、日后與人為善、以民為本奠定思想基礎。

        第二,言傳身教,引導式教育,培養立志報國品格。蘇軾和蘇轍幼年貪玩,每當他們玩耍時蘇洵就故意躲在角落里讀書,被看到后他便故意將書“藏”起來,以此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程夫人親自教授兄弟兩并把學習名人經典作為重點。她教到《范滂傳》時,蘇軾問母親:“我如果成為像范滂一樣的人,母親會贊許嗎?”程夫人答:“你如果能成為范滂,我難道不能成為范滂的母親嗎?”蘇洵夫婦正面引導兄弟兩刻苦學習以史明志、樹立心懷天下和勇擔大任的報國壯志,培養兄弟兩家國情懷。

        第三,言傳身教,磨練式教育,培養勤勞樂觀的品質。蘇氏家境優渥,程夫人曾專門讓兄弟倆享用每天飯菜只是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白飯,因都是白色得名“三白飯”,有意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德行。蘇軾被貶謫期間吃粗糧胡餅、絕糧缺米忍饑挨餓,他都勤于耕種、克服困難,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面對生活的不順。程夫人用“三白飯”磨練蘇軾兄弟的意志培養兄弟兩吃苦耐勞、用積極向上的心態直面生活困境的精神狀態。

        蘇洵作《名二子說》送給兄弟兩通過“軾和轍”的寓意教導他們時時不忘警醒自己性格的劣勢。蘇洵夫婦在家庭教育中通過言傳身教從兄弟兩的名字到品德養成,都傳遞父母之愛和榜樣教育的表現。成年的蘇軾蘇轍經歷宦海沉浮、生活窮困卻仍積極向上心系家國、受人敬仰。

        習總書記曾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自身的素質和教養和教育方式具有代代相傳的特點,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身邊常見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兩種:一是溺愛、棍棒。有案例證實這兩類極端的教育方式都容易使孩子產生叛逆的行為。二是各種嘮叨。父母覺得有效,這種方式實則是不信任孩子的表現,會讓孩子不敢或是不愿去探索外界的事物。

        真正的教育是“言傳身教”是父母語重心長的交談和傾聽,加之父母自身良好示范。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父母自己就先成為這樣的人,在生活學習中從小事做起為孩子樹立榜樣,用言行潛移默化感染孩子。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把自己所受到的外界影響和思考傳遞給孩子,耐心傾聽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尊重他們的選擇,方能培養出健康積極向上的國之棟梁。

        責任編輯:楊雪嬌

        本網站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對網站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顧問團.

        四 川 法 制 網 ·法藝文化傳媒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邯郸县| 洪江市| 清新县| 和硕县| 蓝山县| 同江市| 赤峰市| 禄丰县| 茶陵县| 台北市| 宜兴市| 兴山县| 宣城市| 资溪县| 乐山市| 白玉县| 定日县| 攀枝花市| 宣化县| 镇安县| 泸西县| 安丘市| 周宁县| 板桥市| 峨眉山市| 余干县| 扎囊县| 无棣县| 东城区| 汶川县| 宁武县| 韶山市| 织金县| 曲沃县| 大洼县| 衡阳县| 北海市| 鹿泉市| 霍州市| 望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