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作為輔導員看到畢業生們為畢業而忙碌,為前途而奔波,對未來的迷茫中滲透著堅定的信念,對離別的傷感中流露出向往的自由。大學生的青春正好,在困惑中成長,在一次次的矛盾中頓悟,這就是他們的青春特質,這就是他們的所向披靡,這就是他們的不負韶華。
在與畢業生合影的過程中,我的思緒被拉回到了我工作十年來帶的第一屆2018級畢業生的典禮現場,想起他們入學時的青澀模樣,不知不覺,孩子們已經長大,即將畢業的孩子們楊溢著的是收獲滿滿的笑容,也有對老師的不舍與感恩,讓亦師亦友的我甚是欣慰和感動。
在我的416個畢業孩子中,最讓我感慨和欣慰的要數劉一了,在與他四年的相處中,他有很大的成長,我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自我價值的滋養。
2018年10月19日中午,接到劉一同學媽媽的電話,告知我該生是宿舍唯一的外地人,受到了排擠和欺負,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創傷,希望我能幫忙解決此事。我立即約談了劉一同學,了解到該生是單親家庭,比較敏感,母親關注的比較多,家庭各方面的壓力比較重。在宿舍里因不玩游戲而被排擠,并影響了他的作息和學習,他選擇了忍讓的處理方式,盡量少呆宿舍,但是仍然受到了排擠,甚至是語言攻擊,令他非常痛苦。作為一個工作十年的輔導員、心理專業的碩士和二級心理咨詢師,我迅速捕捉到了該生的關鍵信息:家庭困難學生,人際交往障礙,也初步判斷出問題的本質可能是因家庭因素引發的個性敏感,產生新生的人際關系問題。通過對劉一同學的約談,找到問題的原因,與宿舍同學進行約談,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在雙方思想工作都進行了疏通的基礎上,找準時機進行當面協調,最后向家長如實說明事情的發展經過及處理方式,并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
首先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1.第一時間找到劉一。父母在三歲左右離婚,對父親非常的厭煩,還有一個大兩歲的哥哥,家庭負擔完全落在媽媽的身上,家庭經濟和精神壓力比較大。引導劉一回顧了自己的成長過程,他認識到自己的家庭帶給他了一些負面的性格,敏感內向,特別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在家中媽媽對自己的關注過多,在學校獨立生活的時候無所適從。在對自己的認識有了較為的清晰的判斷后,他還是認為宿舍的人對他存在排擠現象。2.向班長了解情況。班長表示該生是有些敏感,并明顯的不合群,說話不容易被人理解,寢室其他同學并無網絡游戲成癮的情況,也不止劉一一個外地人。3.找到其宿舍的骨干同學進行約談,在得知劉一經常吃各種補藥后,趁著劉一未在宿舍且其余成員均在的情況,我來到了劉一宿舍,看到了劉一桌上有4瓶保健品(海藻、維生素等,均為正規商家出品,目測無安全隱患),宿舍同學表示剛開學的時候對劉一很友好,但是他沒有回應,總是莫名其妙發脾氣,還在早上5點左右在陽臺大喊,并在宿舍里不指名的謾罵,他們才是受到壓力的人,在寢室都不敢說話。
然后進行當面協調。準備工作:在與宿舍同學進行溝通以后,我初步判斷是劉一的性格問題造成的敏感、自卑,在人際關系中缺乏技巧和急切需要室友的認可和關注,造成的心理沖突。我把宿舍的同學邀請到了辦公室,并對他的成長背景及個人感受有選擇性的告知給他們,請他們給予理解,在與劉一相處的過程中要正確把握分寸,并對他們進行了人際關系溝通方面的技巧分享,在氣氛得到緩和,取得學生的信任后,我倡議室友們,在之后的當面協調過程中,劉一態度不好的時候我們要耐心講道理,不人身攻擊。在劉一態度很好有意修復宿舍感情的事情,積極回應。在這些鋪墊工作完成后,我邀請了劉一最好的朋友(其他班級的教務代表)和劉一一起來到辦公室,希望他的朋友能客觀了解事情的經過,在以后相處的過程中進行朋輩教育的時候更有針對性。
協調過程中,我首先聲明本次聊天的目的是為了解開宿舍同學之間的心結,在我們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人際關系問題是我們經常會遇見的難題,是很常見的問題,我們積極面對,一定會有四年的快樂時光值得我們懷念。然后讓劉一把自己的困惑表達出來,劉一提到自己很想融入這個集體,他們不給機會。有室友質疑我們喊你參加聚餐等活動被拒絕了很多次,后來才沒有喊你。劉一提出他們打游戲的時候罵了自己,室友解釋是游戲中的常用語,而且宿舍另外兩名同學也不玩游戲,別人也沒有多想。還有一些類似的生活細節,當面進行了溝通。宿舍的室友有困惑的也進行了表達,并澄清了沒有排擠他的意思,在劉一生病的時候,他們都是發自內心的照顧他和幫助他,對他的一些冷暴力的行為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壓力進行了表達,希望劉一在這方面能夠考慮一下室友的感受。
經過協調,宿舍成員的臉上都流露出了輕松的表情,劉一在好朋友的指點下買了水果帶到宿舍,向室友表達了歉意及以后的改進目標,宿舍關系轉向良性的發展。我在與母親的電話中,告知了她相關情況,并希望和她一起幫助劉一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降低敏感性。因為事情的典型性,我認識到新生人際關系障礙的普遍性,要求2018級班級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為主題召開了一次班會。在后續的管理中,積極對劉一進行關注,對宿舍同學進行關注,大學期間與室友們相處狀態良好。
因為人格具有穩定性、統合性、功能性和穩定性,我認識到解決了劉一寢室的人際關系不是幫助他的終點,而是起點。劉一開始出現學業問題和獨來獨往的問題,無法獲得心理支持,學習時間長但學習效率低,注意力相對較差,在進行小組合作的科目中有很大的困難。我會主動對劉一進行談心談話,每周根據他的情況布置任務,并一起溝通進步情況和下一步的成長計劃。在與老師和同學的溝通中,會幫助他一起去體會別人的感受,鼓勵他去共情別人和有效地溝通。在實習階段,也定期與其進行溝通,通過與實習單位指導老師、組長和同學的溝通來關注他的動向,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我看到了他越來越自信的模樣,也順利地獲得了畢業證和學位證,獲得了多個工作機會,盡管他在工作中也會適應較慢、也會以自我為中心,也會有人際交往的困惑,但是他逐步地學會了調整和自省,對自己的生活是有可控、有期待和有目標的。
因此,在與同學們相處的過程中,我認識到輔導員工作中要貼近學生,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些看似的學生中的小事,其實反映的是學生的思想狀況和現實問題。輔導員大學生思想工作實踐中要有預見性工作思維,比如此類案例中,如果該年級學生入學后就按部就班進行大學生人際關系方面的教育就會一定程度的改善此問題。作為一名新時代輔導員,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性,更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變化曲線,對于任何一個學生,都要給予關愛,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要學會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做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翻看著劉一畢業時與我單獨合影的照片,我不自覺地眼含熱淚,盡管已畢業兩年,但我時常會懷念和牽掛我這些互相陪伴四年的孩子,溫暖了我的生涯,也照亮了我的人生價值。劉一同學是我們輔導員面對的上千名學生中的一員,更多的學生也在面臨種種困惑,都在自我探索的路上照亮自己、溫暖老師。我也是全國學工隊伍25萬人里想助力同學們實現哪怕小小的一個夢想的一員,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輔導員的職業目標,鼓舞著輔導員和學生們始終向著積極的目標邁進,“希望多年以后,我們都能成為彼此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