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走廊的玻璃窗,灑在一排排綠意盎然的盆栽上。我站在初三(1)班的教室外,看著學生們圍在各自的種植區前,小心翼翼地給蔬菜澆水。小番茄的藤蔓已經攀上了支架,翠綠的葉子在晨光中舒展;生菜的葉片上還掛著晶瑩的水珠,像一顆顆小小的鉆石。
"老師,您看我的小番茄開花了!"小雨興奮地拉著我的衣袖。這個曾經因為家庭變故而沉默寡言的女孩,此刻眼中閃爍著久違的光芒。記得剛開始"津津樂植"活動時,她總是獨自站在角落,看著其他同學忙碌。直到有一天,我遞給她一包番茄種子,說:"試試看吧,它們需要你的照顧。"
起初,小雨的種植并不順利。要么水澆多了,要么忘記施肥,小苗總是蔫蔫的。但漸漸地,她開始查閱資料,向老師和有經驗的同學請教,甚至每天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那幾株番茄苗終于開出了第一朵黃色的小花。
"它真堅強!"小雨輕聲說,"經歷了那么多次挫折,還是開出了花。"我看著她認真的側臉,突然明白,這不僅僅是一株植物的成長,更是一個少女心靈的復蘇。
走廊的另一端,傳來一陣笑聲。是幾個男生在比較誰種的生菜長得更好。曾經,他們因為沉迷游戲而疏于學習,現在卻為了幾棵蔬菜爭得面紅耳赤。"我的生菜葉子比你的大!""那是因為我用了有機肥!"這樣的對話,在走廊里此起彼伏。
最讓我感動的是小林的轉變。這個曾經患有輕度抑郁的男孩,現在成了"種植專家"。他不僅把自己的生菜種得郁郁蔥蔥,還主動幫助其他同學解決種植難題。每天午休時間,總能看到他耐心地指導同學如何修剪枝葉、調配營養液。
"老師,您知道嗎?"有一天,小林突然對我說,"照顧這些植物的時候,我感覺心里特別平靜。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我好像也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他的話讓我想起那個陰雨綿綿的下午,他蜷縮在教室角落里的樣子。如今,他的眼神中多了幾分堅定和希望。
冬去春來,走廊上的盆栽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不變的是學生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和那份對生命的珍視。小番茄結出了紅彤彤的果實,生菜長成了翠綠的"小森林",辣椒開出了白色的小花,茄子也悄悄地探出了頭,紫瑩瑩的,像是孩子們好奇的眼睛,最難種的黃瓜也悄悄地爬上了藤架,展示著它們蓬勃的生命力。每一盆植物都充滿了生機,它們不僅裝點了教室外的走廊,更成為了學生們心中的一片綠洲。每當課間或是放學后,學生們總會圍在這些盆栽旁,討論著它們的成長,分享著種植的喜悅。這里,仿佛成了一個小小的自然樂園,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和果蔬的清新,讓這走廊變成了一片充滿生機的小天地。
收獲的季節,我們舉辦了一場特別的"蔬菜派對"。學生們用自己種植的蔬菜制作沙拉,分享收獲的喜悅。小雨的番茄成了最受歡迎的食材,小林則帶來了他精心培育的"巨型生菜"。看著他們自豪地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忽然明白,這片小小的種植區,不僅種出了新鮮的蔬菜,更種出了希望、友誼和成長。
記得有一天,我無意間聽到兩個學生的對話。"你知道嗎?我現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來看看我的小番茄。""我也是!感覺照顧它們的時候,所有的煩惱都不見了。"這樣的對話,讓我深深感受到"津津樂植"活動的意義。
春天來了又去,陽臺上的春天永遠不會結束。即便寒風凜冽,他們依舊會用心挑選適合的蔬菜種類進行栽培,如蘿卜、白菜、菠菜,以及四季皆宜的生菜,確保這份綠色的希望得以持續。因為我知道,在這些年輕的心靈里,已經種下了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種子。它們會像那些頑強的植物一樣,在風雨中生長,在陽光下綻放。
走廊里的盆栽已經成為校園里最美麗的風景。課間時分,總能看到學生們駐足觀賞,或是輕聲交流種植心得。聽著他們分享種植心得的笑語,我就感到無比欣慰。這片小小的種植區,不僅美化了校園環境,更成為了學生們心靈的港灣。在這里,他們學會了耐心、責任和堅持,也找到了情緒的出口和生活的樂趣。或許,這就是教育最美的樣子——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顆心靈都找到屬于自己的春天。
陽光依舊每日灑滿走廊,照亮每一片綠葉,也溫暖著每一顆年輕的心。他們細心照料這里的每一株幼苗、每一片葉子,確保它們健康茁壯地成長。這種對待每一個小生命充滿關懷的態度,同樣會讓他們對待周圍的每一個生命,包括他們自己。他們對小苗的悉心照料實際上也反映了他們以充滿關愛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成長過程,無論遭遇何種挫折,他們都不會放棄。
陽光下的走廊,仿佛是一個小小的世界,充滿了生機與希望。那些綠色的植物,不僅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學生們心靈的寄托。他們在這里學會了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學會了尊重生命、珍惜時光。每一次澆水、每一次施肥,都是對生命的敬畏,對未來的期許。這些看似簡單的行動,實際上是在培養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讓他們懂得在成長的道路上,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堅持不懈。走廊里的春天,是他們共同創造的奇跡,也是他們心中最美好的記憶。每當回想起這段時光,他們都會感到無比的溫暖和力量,因為這里,曾經是他們心靈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