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閉了”“今天我又emo了”“到點了該網抑云了”最近這些流行用語在網絡上熱傳,而這些用語都被多數網友當作一種“喪文化”廣泛傳播。當我們把它作為玩梗一樣的存在時,其實已經錯了,長期的情緒低落,不愿與人溝通交流已經不屬于情緒問題,而是抑郁障礙。
根據據流行病學調查,中國抑郁癥終生患病率為6.8%。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郁為7.4%。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隨年級增長呈上升趨勢。全球有大約4億抑郁癥患者,而中國抑郁癥患者占全球4%以上。
首先,抑郁癥不是表面的情緒問題,而是一種病,而且抑郁癥并不是開點藥就能解決的,也不是出去散散心,想開一點就能夠解決。它需要從心理上循序漸進的開導。正常的疾病也像是心靈上得的感冒,其實并非是什么洪荒巨獸,只要從心里正確的認識它,便能迎刃而解,讓不幸的患者也能“浴火重生”。
現在即使科技如此進步,網絡如此發達。社會上也存在一少部分人存在心理上的疾病——抑郁癥,并且10-24歲青少年的發病率顯著提升,預計將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往往如此可怕的病例卻不被人重視。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可能抑郁癥就是覺得是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缺乏堅強的意志力,沒有經過千錘百煉而造成的。其實不然,每一個抑郁癥患者都有自己的難處,他們并不是說僅靠心理放松便能解決,因為長期的消極情緒不斷累積,就像是人的身體遭受折磨也會形成疾病。而心受到重創和摧殘后刻上深深的烙印就慢慢成為精神疾病。
伴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顯著提高,年輕一代被給予厚望,承擔起社會的重擔。社會各處宣揚著“年輕人就是要努力拼的口號”。社會變革與激烈競爭迫使人們的身心健康越來越多遭遇心理失衡的威脅。便捷的網絡也展示出了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的大有人在。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而此時的你仿佛是整個世界最頹廢無用的人。漸漸的自己變得不再認可自己,否認了自身奮斗的意義,否認了自身努力的價值。于是乎走向了抑郁的深淵……
抑郁癥的人們往往情緒十分低落,長期處于壓抑與悲觀的狀態之中。輕者會感覺興趣的衰退,重者還會有自殺的傾向。不僅如此,記憶力減退、反應時間變長、學習上也變得舉步維艱。經常因為一些瑣碎的事情而生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封閉自己,不愿與人交往。
曾經的我在離高考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因為對自己的不自信,慢慢的從一個積極樂觀的人變得不再開朗,學習上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想要通過藥物治療卻發現沒有任何效果。無奈之下便咨詢心理醫生。當聽聞自己有輕微抑郁時,當時整個人都懵了。因為自己知道抑郁的可怕之處,沒想到這一厄運竟會降落到自己頭上。好在之后通過心理醫生的行為和心理引導讓我得到了有效的幫助,在那時我也看了一本關于抑郁癥的書。是由木碗寫的名為《走出抑郁的泥潭》書中的作者曾經也是一個重度抑郁癥思者,此書就是告訴讀者,她是如何從泥潭里走出,不是告誡患者應該這樣而不應該那樣,而是從自身的角度提醒大家。強調患者的自救,對當時的我有著很大幫助。
抑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自救。我們可以更多的去了解關于抑郁癥的情況,做好預防。每天進行一個小時的運動,積極參與集體活動都可以增強自己的意志力,提高身體素質。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好好生活,活在當下。希望我們都可以好好的珍愛自己,感受這世界上最純粹美好的事物。希望抑郁患者們都能認識到今日的抑郁會映襯出來日的歡喜,今日的挫折磨難是鋪向未來的光明之梯。走出陰霾,浴火重生,成為那個最想成為的自己。(胡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