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區司法局著眼基層一線,今年以來,不斷豐富普法宣傳內容、健全法治專業隊伍、夯實基層法治基礎,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
豐富普法內容,深化法治文化建設。疫情期間開展“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專項行動,針對容易出現的法律問題,整理匯編典型案例,制作宣傳冊5萬份,發放到各村社,線上推送普法信息20余條,瀏覽量超過2萬次。在“不老彭山”app上開設“法治彭山”欄目,打造“彭祖祖說法”本地普法品牌,推送各類普法信息20余條,瀏覽量達到5萬。在“3.15”“4.15”“6.26”等節點,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活動40余場。邀請普法講師以案釋法,舉辦“法治夜校”講座6次。收集群眾關心的問題,匯編“法律知識問答”,在居民小區制作法治專欄。組織放映隊深入各村(社區)、小區開展法治電影放映活動,播放法治題材電影和法治短片200余場。
健全專業隊伍,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建立基層干部學法制度,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年度學法方案,鎮(街道)干部每年至少集中學法6次,村(社區)兩委干部每年至少集中學法2次,培養基層干部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選聘優秀律師為全區108個村、社區全覆蓋配齊法律顧問,協助村(社區)做好自治管理,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適時參與法治宣傳工作,使法治走進基層貼近群眾。選拔優秀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等法律專業人才,組建30人的普法講師團,為各類普法宣講活動提供師資。從村(社區)兩委干部、村(居)民中篩選培養看得懂法律、講得出道理、用得來政策的“法律明白人”253人,發揮其宣傳政策法規、化解矛盾糾紛的積極作用,帶頭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夯實基層基礎,服務貼近便利群眾。扎實開展法治示范創建活動,對現有2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5個“市級法治示范鄉鎮(街道)”實行動態管理,加強培育指導,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在泊林郡、山水福都等小區打造“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邀請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志愿者駐室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法治宣傳、矛盾糾紛調解等“一站式”服務,打通法律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完善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加強人員、裝備、經費保障,開展“楓橋式司法所”試點工作,籌備建設3個個人調解室,定期開展人民調解、“法律明白人”培訓會,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上半年共受理矛盾糾紛280件,調解成功280件,成功率為100%。對符合條件的弱勢群體做到應援盡援,建立、暢通農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特殊情況上門服務辦理,今年來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22件,援助1997人次。(廖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