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一種完好狀態,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的數據,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占17.9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但大量的調查研究顯示,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估計小學生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占10%左右;初中 生占15%左右;高中生約為20%。究其原因,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和社會對孩子的期望值不斷上升,使孩子承受著越來越重的心理負擔。
我國一直以來對青少年都非常的重視,在很久以前就開始著手解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在政策法規方面,國家和一些省市專門出臺了有關心理健康的文件。在教材,讀本和硬件建設方面,國內目前已出版了一批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讀本和教材。在學校方面,不少學校都是有心理健康室。在心理健康人才培訓方面,許多省市、地區與高校,科研機構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未成年人的大部分時間基本上都在學校度過,所以學校是預防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陣地。近年來,很多中小學校設計了心理健康、社會心理問題的一系列活動,諸如學校適應、學習不良、情緒紊亂、自我困擾、人際關系失調等。這些活動的目的是進行預防、早期干預和治療,通過這些活動把學校、社區、家庭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各種有效教育資源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有些中小學校還設置了社會情緒學習活動,通過提供系統的課堂指導,加強中小學生認識、控制自己情緒,欣賞他人觀點,建立起社會目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各種人際交往技能。有效解決與發展相關的任務,并通過創設有利環境來支持、強化這些指導。這些活動開展符合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滿足了家長,學校,社會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的需要。
心理疾病就像一個潛伏在暗中的殺手,趁你不注意,就會一點一點的吞噬掉原本屬于你的開心,慢慢用黑暗覆蓋陽光,讓你從幸福的生活慢慢踏向死亡的邊緣。因為經常“活動在暗處”,導致心理疾病很容易被忽略,所以很多人在初期的時候,并不能意識到自己有哪里不正常,因而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期,導致問題就會慢慢變嚴重。所以,營造一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的環境非常重要。但自身的心理健康還需從自身抓起,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
中小學生之所以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因為現在的生活和學習節奏越來越快,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緩解自己的精神壓力,就是預防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努力做好自己,不為明天煩惱,不為昨天嘆息。當夢想還在,告訴自己:努力,就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夏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