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中有風景,何處不是花香滿園。的確如此,人生匆匆數十載,有人拼了命的努力去過活,有些人抑郁寡歡,怨天尤人。在現代社會,我們衣食無憂,難以感受寒風凍股。上一輩的人羨慕我們有幸身處在這盛世繁華之際,而我們又何嘗不羨慕他們的無憂童年。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2019年有關抑郁癥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抑郁癥總患者人數約為3.22億,并且逐年都在呈上升趨勢,抑郁癥不再是簡單的心理問題,它已然成為一種高幾率的疾病。抑郁癥患者他也不是病態,他們只是心靈受到了傷害而無法伸展。而造成抑郁的因素有很多種,有患者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與面對挫折的態度的因素;有來自家庭的不幸福而造成的人格缺陷;有來自外界環境的不適應而給予的壓力;有基因遺傳而致使的自身憂郁。種種因素的背后,其實都可以反映出同一個問題,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外界環境的不斷改善對人們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而在追求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同時,人們不免會感到迷茫,失措,不知為何。
而當所謂的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不應該一味的怨天尤人,去問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當麻煩出現的時候,就要將所有的目光與精力放在去解決這個問題身上。
首先,可以在個人自身方面著手。有人說:心理在于健康,心理在于自身理想信念的提高。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目標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信念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精神狀態。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我們的人生才有方向,才可能有骨氣和勇氣不像生活的困難低頭。它是一根參天大樹,支撐著我們面對與挑戰一切的困難重重。在艱苦歲月的那些人,那些在為著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終生的那些人,從前我一直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能夠那么堅毅。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原來,堅定的信念是這個意思。他們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也知道自己究竟要怎么過活,哪怕前路崇山峻嶺,哪怕是刀山火海,雖九死而猶未悔也。放置當今社會,未嘗不可,身處于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完善自我道德素養本就是我們生來的職責,而在完善的同時,更是要努力學習并在具體實踐中形成正確的三觀,并由此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樣,在面對順與逆,榮與辱,苦與甜,樂與悲的同時,才不會就此沉陷,就此失措。
再者就是,在自我情緒無法釋放的同時,要學會向外界尋求幫助,找尋更多的心靈之窗。例如,我們可以找尋一處空曠之地,放聲喧囂,將所有的不滿情緒全都釋放出來;我們也可以找尋同學和父母的幫助,向他們傾述。學會獨立成長并不是意味著要獨自承擔著一切,人本來就是一種群居生活的動物,他們是生活在一定社會群體之中的,有些委屈與失望,是可以像你值得信賴的人傾述的,要知道,人間歲歲年年,怎能說如煙。《在如果聲音不記得》這部電影中,我一直挺佩服吉澤的。因為種種因素,讓她患上了抑郁癥,但是她并沒有因此放棄,因為她知道,她的母親還需要她,哪怕是有過自殺的沖動,但是她也一直在與抑郁癥抗爭到底;但同時,這個角色也是讓人倍感心酸,在她的生活圈里,沒有人可以依賴,沒有人可以安慰她的種種艱辛。我一直在想,如果盡早的有那么一個人,可以成為她訴說的肩膀,結局會不會是另一個樣子。
第三,我們要學會樂觀。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真正的英雄主義,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質之后,依然熱愛生活。”這句話原是羅曼羅蘭對米開朗基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堅持雕塑的執著的贊美。而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不免也存在著許多類似的人。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艱辛的旅程,能在看清這場旅行的本質之后依然堅持走完的人那才叫做勇者無畏,那才是生命無終止,因為我們的精神不朽。樂觀是一種難得的品質,它可以幫助我們直上云帆,扶搖而上九萬;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派。
社會從未放棄過我們每一個人,它一直致力于對我們心靈創傷的治愈。你看看近幾年來,各種心理服務系統與組織的出現的時候,你就應該知道,你不再是孤身一人。因為,整個社會都在為你加油。(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