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wǎng)
        法治文化研究會

        淺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來源: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qū)第二中學 作者:謝芙蓉 發(fā)布時間:2021-10-31 09:43:08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我國留守兒童數(shù)量增多,由于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陪伴、老人對現(xiàn)在兒童教育意識偏差等原因,久而久之極易出現(xiàn)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分析

        一是性格上的缺陷。性格缺陷是留守兒童主要的心理問題,兒童對于父母親依賴性都比較強,依賴程度的高低,影響著他們將來對于周圍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的信任度高低。但就目前而言,農村父母大多選擇外出工作,與孩子缺乏溝通,導致留守兒童面臨的一些問題不能及時疏導,影響性格發(fā)育,從而導致性格缺陷等問題出現(xiàn)。二是心理障礙。留守兒童在很小周圍的時候與家人們分離,因此沒能得到很好的保護,他們極其缺乏安全感,對周圍世界充滿著懷疑,導致留守兒童出現(xiàn)心理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出現(xiàn)叛逆心理。三是社會認知力較弱。父母外出打工不能對兒童及時引導和幫助,會影響兒童社會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加,面對的社會實踐逐漸增多,導致兒童不能進行正確判斷,阻礙了兒童的未來發(fā)展。

        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困境分析

        新冠疫情防控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愈發(fā)嚴重,面臨三大問題挑戰(zhàn)。一是缺乏安全感。因為疫情的突然發(fā)生,留守兒童身邊沒有了父母這座大山的依靠,他們心理更加害怕,擔心父母在外感染新冠病毒,希望父母早點平安無事的回到自己身邊團聚。二是距離產(chǎn)生的孤獨感。疫情的爆發(fā)與蔓延直接影響家人們的團聚,父母被強制隔離不準出行,被迫封鎖在外地,留守兒童在老家也被限制出行更加疏遠了父母和玩伴,甚至在老家都沒有同齡玩伴。留守兒童只能和孤寡老人相伴,但是老人能力有限不能好好的照顧留守兒童,難以發(fā)現(xiàn)他們的心理問題,導致留守兒童感覺到孤獨,這份孤獨感也得不到愛的澆灌,因此產(chǎn)生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三是在新冠疫情期間留守兒童被迫受到網(wǎng)絡影響。疫情期間教育部下達“停課不停學”,留守兒童每天都要按時堅持打卡,用手機或者電腦在家學習網(wǎng)課,短時間內頻繁的接觸網(wǎng)絡,慢慢的學會了玩游戲,沉迷網(wǎng)絡,產(chǎn)生網(wǎng)癮等,帶來新的心理健康問題。

        此外,留守兒童問題不僅是家長的問題,也有學校的問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管理者的教育觀念落后、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不足且投入力度不夠、重教書輕育人等忽視心理健康的現(xiàn)象。一是學校重視度不夠,管理措施不力。一些學校并未設置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任課教師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關注甚少。加之留守兒童敏感、內向的性格,使他們在班上常處于邊緣位置,更不易受到教師的重視。二是教育觀念落后,片面追求升學率。一些學校的教育觀念落后,仍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片面追求升學率。有的學校甚至把升學率和教師的工資、獎金掛鉤,導致教師的教學逐步走向功利化,無暇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兩者之間存在一致性,但又不能畫上等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保障學生心理健康,其標準在于學生“積極適應,主動發(fā)展”,能客觀認識自己、真心悅納自己。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不能簡單看作思想道德問題,教師更不能用德育的標準和要求來替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標準和要求,而思想道德方面的問題也絕不能用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方式來解決。然而,由于很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大多由學科教師兼任,缺乏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專業(yè)性不足,常常混淆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忽視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

        三、留守兒童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不斷的發(fā)展和進步,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更加重視,因此應多措并舉的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來強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學校作為教育人才的重要戰(zhàn)略基地,是孩子們樹立正確學習觀念,認識社會的重要場所,對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要注重兒童的心理健康輔導,設立專門的心理講堂,定期為學生開展心理課程,并且招收專門的心理老師,對孩子們定期進行心理輔導,及時了解孩子們的內心想法,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采取解決措施。學校要積極開展集體活動,鼓勵學生們參加并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改善留守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使得其愿意加入集體活動。最后要對老師們進行素質培訓,讓老師們正確看待孩子們的不良心理現(xiàn)象,并且加強老師們的心理素質,能夠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留守兒童,使得留守兒童們能與正常學生們得到同等的教育對待,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以心教育。教師的人文情感素質要求在內部激發(fā)教師的教育信念和熱情,在外部保證教師的教學效率。為人師者應以身作則,用積極的行動帶動留守兒童進步并在各方面尊重和理解留守兒童,架起與留守兒童心靈上、情感上的橋梁,拉近與他們的心理距離。

        第二,以情教育。情感是打開兒童心門的鑰匙,通過情感促進兒童的心理成長。以情扶心,即教師在教育教學與日常生活中融入情感因素,發(fā)揮情感的積極作用,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和能力,促進留守兒童“知”與“情”的全面發(fā)展。首先,完善教學目標,將培養(yǎng)留守兒童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教學目標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次,將情感融入扶心教育課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情感在培養(yǎng)留守兒童心理素質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導向作用。最后,對留守兒童實施真正的以情扶心,發(fā)展情感能力的同時提升心理素質。

        第三,以愛教育。愛意味著奉獻,熱愛學生是教師教學生涯中最重要的品質。只有具備愛的品質與教育情懷的人,才會真正有耐心地關注學生身上的優(yōu)缺點、進步與失敗、快樂和失落,找尋他們的獨特之處。“教師決不能像一個過路人那樣看待孩子,要以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及時意識到孩子的存在,并且要讓孩子感受到教師們的‘在’。”因此,教師要用一顆愛心溫暖、治愈留守兒童,盡己所能營造愉快的、利于他們成長的氛圍,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看見的。

        第四,以育教育。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強調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促進“教”和“育”的統(tǒng)一。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在思想和情感上與留守兒童進行交流,并在生活中對他們多加照顧。此外,教師要學會角色轉換,從單純學習上的教育者轉換成關心留守兒童生活和情感需求的“臨時父母”,引導留守兒童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

        總而言之,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應從學校教育入手。在學校里,教師是留守兒童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注重留守兒童的德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革新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尊重留守兒童的差異化,設計出針對性的教育方案,進而實現(xiàn)高效化留守兒童德育教育。針對留守兒童渴望關懷、交往被動、自卑消極等心理表現(xiàn),學校應加強制度建設,更新課程內容,重視師資建設,形成教育合力,創(chuàng)設溫馨的學校環(huán)境,開發(fā)相關校本課程,培養(yǎng)專業(yè)的心理教師隊伍,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謝芙蓉

         

        責任編輯:劉華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chǎn)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xù)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川網(wǎng)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fā)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wǎng)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wǎng)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wǎng)站(非新聞類)刊發(fā)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wǎng)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lián)系本網(wǎng)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wǎng)版權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上林县| 兴隆县| 新安县| 沈丘县| 改则县| 宜章县| 金门县| 张北县| 疏勒县| 翁源县| 收藏| 株洲县| 安达市| 嵊泗县| 阳江市| 东莞市| 迭部县| 左贡县| 新宁县| 汝州市| 岱山县| 手游| 铜川市| 富源县| 百色市| 上高县| 克什克腾旗| 苍溪县| 雷州市| 静安区| 武山县| 苏尼特右旗| 凤山市| 余江县| 荔波县| 德惠市| 巩义市| 阿克陶县| 新巴尔虎右旗|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