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汗水的辛勤澆灌,漫長日子的耐心等待,我終于聽到花開的聲音。
孩子們眉眼飛揚,手里高揚著畢業證和錄取通知書,將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全都寫在臉上。這當中,有一張臉笑得最為燦爛,與幾個月前如遭霜打的萎靡判若兩人,那是曉雨。
那時,孩子們已經進入初三,在各科老師和家長日復一日的念叨下,明顯讓人感覺學習氣氛越來越濃。但是,我發現坐在前排的曉雨完全不在狀態,上課老是走神,作業完成質量也差。向其他科任老師打聽,情況大致一樣。這孩子,初一初二年級都非常踏實認真,現在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才這樣的嗎?我決定找她好好聊聊。
下午放學,我把她叫到辦公室,搬了個凳子讓她緊挨我坐下。我絲毫沒有指責她這段時間的不用心,而是看著她的眼睛溫和地說:“孩子,這段時間老師發現你很不快樂,上課也老是走神,是發生什么事了嗎?能否告訴老師,看看能不能幫到你?”
這時候其他老師都已經下班離開,辦公室顯得空曠而寧靜,只有窗外偶爾幾聲鳥鳴也并不尖利。或許是壓抑太久,又或許是我低沉的嗓音和溫和的態度讓她格外放松,她很快就對我傾訴起來。
原來,就在開學前不久,爸爸媽媽給她添了一個小弟弟。突然做了姐姐,她有茫然但更多的是喜悅,設想著今后怎樣做一個好姐姐。但是,接下來的狀況卻讓她措手不及。
爸爸媽媽的注意力全都轉移到了弟弟身上,整天圍著弟弟打轉,有幾次睡過頭連早飯都沒來得及給她做,害她上學差點遲到。自打弟弟出生,原本十分關注她學業的媽媽,再也沒陪伴過她學習。她感覺弟弟搶走了爸爸媽媽所有的愛,而這些曾經全都屬于她。更讓人崩潰的是,弟弟老是吵夜,每天晚上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引爆,高分貝的嗓音如一根根針直刺耳膜讓人無法忍受。
睡眠不足,再加上思慮過重,她現在渾渾噩噩、恍恍惚惚,腦袋整天嗡嗡作響仿佛有無數個聲音在爭吵,連日常生活都無法正常應對,更別說靜心學習了。
講到這兒,她臉上一片茫然,眼神里寫滿了哀傷、失落與無助,如同被拋棄的小狗。可憐的孩子!我輕輕地抱了抱她,希望能夠給予她溫暖——即便微不足道。等她情緒稍微平穩,我握著她的手開始慢慢開導她。
我先對她目前的傷感與失落表示理解,告訴她我也有個弟弟,也曾經有過與她一樣的經歷,一樣的心路歷程。
接下來,我告訴她人的成長分為很多個階段,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小弟弟剛出生,對外界適應能力較弱,所以會經常吵夜,隨著身體發育情況會逐漸改善,一般持續兩三個月。作為初中生的她,則到了應該試著獨立的階段,不應該再事事依靠父母。
緊接著,我告訴她不應該懷疑爸爸媽媽的愛,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尖上的肉。這段時間父母照顧弟弟太過勞累,所以忽略了她,過段時間就好了,作為孩子應該多體諒父母。我引導她回顧了成長中那些溫馨美好的畫面,回顧爸爸媽媽對她的點滴付出,讓她更深地理解了父母的愛。
最后,我告訴她遇到事情要積極地去解決,而不是在心里消極地抵觸,否則有百害而無一利。弟弟這段時間吵鬧影響學習,可以看看能否換到安靜一點的屋子(鄉下自建房普遍兩層),也可以向學校提出住校申請。覺得爸爸媽媽忽略了自己,可以口頭或書面向他們委婉地提出,而不是獨自傷心。最重要的一點:學習是自己的事,未來是自己的,只有學好知識本領,才有能力更好地應對今后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問題,不能因為一些煩瑣之事就止步不前!
后來,我又同她閑聊了一會兒,聊我與弟弟幼時相處的樁樁趣事,聊我們現在的相助相攜。我發自內心的快樂與幸福感染了她,她原本擰成一團的眉頭漸漸舒展開,眼睛里出現了久違的笑意。
道別的時候,我問還需要我出面與父母交流溝通嗎,她笑著道謝說不用,她能自己處理好。看著她舒展的眉頭,清清爽爽的步子,我相信她能自己處理好。
甩開沉重的思想包袱,她后來的課堂表現令人驚喜,考上高中也就成了必然。
教書育人就如同種花,用心呵護,及時灌溉及時捉蟲,到了季節自然能聽到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