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清晨,田里的谷子已經灌滿了漿,謙遜地低著頭。蚱蜢們歡快地在田間蹦跶,還有幾只麻雀在谷穗上跳來跳去。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驚走了蚱蜢,只有膽大的麻雀飛開幾米又停下來,轉過頭好奇地打量著來人。來者是村里有名的種糧大戶劉大爺,只見他不時托起一穗谷子掂量掂量,又剝開一粒嘗了嘗,看得出他對今年的稻谷質量是很滿意的。不過喜色從臉上一閃而逝,很快又變回了心事重重的模樣。
電話鈴聲響起:“劉大爺你好,我是彭山法院法官鄧艷,今天在你們村委會開庭你不要忘記了哦,請準時到哈。”電話對面頓了一下,似乎猜到劉老漢心思接著說:“法官做通了你兒子的工作,他答應今天來出庭。”
劉大爺連連稱好,一想到今天終于可以見到一年未見的兒子,哪怕是在這樣的場合,他心里也覺得松快不少。
上午9:30,彭山法院的巡回審判庭在村委會準時開始,劉大爺看著鄧艷法官微微向他點點頭,忐忑的心情平復了些許,他說出了自己的訴求:“我想把家分了,讓劉明每個月給我800元養老錢,但是,這個錢必須要當面給我,不能通過銀行轉賬。”
劉明一臉憤懣,覺得自己老漢兒(“老漢兒”是該地對父親的稱呼)簡直是無理取鬧:“法官,我媽留下的房子田地我統統都不要全部給他,這些東西折價下來足夠給他當贍養費了。再說了,我們見一次吵一次,還是保持距離有助于社會和諧。”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劉大爺大喊道:“我是你老漢兒,喊你分家就要分家,喊你拿錢就得拿錢,不然,就抓你去坐牢!”
劉明臉色一黑,起身就要走:“那就沒得說的了,我就等你來抓我嘛!”
鄧艷法官迅速制止雙方不理智的爭吵,按照提前預定的方案開展“背靠背調解”。看到父子雙方如此針鋒相對,我對調解能否成功感到擔憂。鄧艷法官卻胸有成竹:“面對當事人,我們不僅要聽其言,觀其行,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他背后的心理原因。劉大爺因為性格堅韌能吃苦才能成為這一片都有名的能干人,可也因為此,他就算對兒子有情感的需求,也很難放軟身段,只好用強硬的態度去表達。他真正需要的不只是每個月贍養費,更多的是想要兒子的關心關愛,想要享受與兒子與孫子的天倫之樂。不然今天他也不會早早就到現場,還穿上了干凈的白襯衣,你回憶回憶劉大爺來起訴時的穿著就更明白了。”法官接著說,“劉明作為兒子也是牽掛著父親的,不然他不會如此配合我們的工作。而且我發現他在庭審過程中盯著劉大爺受傷的手指看了好幾遍,他更多的是在與父親賭氣罷了。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用理性化解他們心中的疙瘩,用情感給他們搭建一個溝通的橋梁。”
劉大爺心中怒火更甚,腦中回想起兒子幼時依戀自己的模樣,心中一片茫然:法院能做什么呢?終究不能強迫兒子回家啊?難道自己真的要孤獨終老嗎?
直到被法官帶到旁邊做調解,劉老漢還不斷地嘆著氣:“算了算了,我不調解了,劉明就是一個犟拐拐,他就是不來,你們法院也沒得辦法的。”鄧法官耐心地等劉大爺平靜了幾分鐘心情,才說道:“劉大爺,上次來你和我說得好好的,你做長輩的做個表率,好好跟兒子溝通,咋個又激動了哦。我來之前就聽你們村支書說過,你是種糧好把式,這個種水稻要想有好的收成就要精心管理,施肥、灌水、除蟲、治病,樣樣都不能馬虎;這個親子感情也是和種水稻一個道理,一樣需要耐心經營,要給予對方關心關愛,有了誤會要及時溝通。事要硬著做,但話要軟著說,你們是父子,有著天然的血緣親情,有啥子疙瘩是解不開的嘛。”
苦口婆心的話語化解了劉大爺心中的怒火,回想起兒子幼時依戀自己的溫馨模樣,但卻又不知該怎么邁出這第一步。鄧法官敏銳地發現了劉大爺的細微觸動,又道:“你的兒子你自己最清楚,本質上是很好的,就是此刻心頭沒有想通,你也說過,你兒子其實最介意的是他母親突然去世,你不如趁現在認真跟他解釋。”
做完劉大爺的調解工作,鄧法官又請來村支書一起和劉明做著耐心的溝通,當他得知劉大爺每次一見回村看望老人的其他人家的兒女,都會忍不住在旁邊轉了又轉,心中也是有所觸動:“我不是不贍養父親,只是心頭始終是不舒服,當初要是他對我媽好一點,及時送我媽去醫院或者及時通知我,我也不會連我媽最后一面也見不到。”
經過背對背的耐心調解,鄧法官認為是時候讓兩父子面對面溝通了。劉明看著自己父親滿頭白發和不再挺拔的腰板,想起剛剛法官說的話:“你的母親去世你難過后悔,說明你是孝順的好兒子,但是你捫心自問,母親去世你責怪父親,有沒有推卸責任和遷怒的原因在?你父親年事已高,不要再因為賭氣而做出讓自己后悔的事情,到時候你又能去責怪哪個呢?”他微微低了頭,輕聲說道,“爸,贍養費我會給,我......”
“你要是手頭緊也不用給太多,每個月回來看看我就行。”劉大爺鼓足了勇氣一氣兒說下去,“我曉得你還是為你媽的事情怪我,但當時確實沒有想到她的老毛病會惡化得那么快,以為像以前一樣吃點藥就會好,哪曉得你媽就這樣走了啊,這確實是我的錯啊!”
“爸,我也有錯,我其實早就想帶媽去做徹底的治療,但是就是拖拖拉拉的,總覺得有時間,結果......,你不要難過,也要原諒我,我以后再忙都會經常回來看你的!”
緊緊握在一起的雙手有水滴落下,是激動的淚水還是久旱后的甘霖?“爸,我今天就不走了,請幾天假,把壩上的谷子打了再回去,把你孫兒也接過來一起干,讓他也好好鍛煉鍛煉。”
案結不是終點,事了才是目標。一件民事案件尤其是家事案件往往隱藏著常年積累的情感、金錢、利益糾葛,為了徹底化解雙方的矛盾糾紛,彭山法院的法官化身成為當事人的心理醫生,他們以專業的工作精準把握當事人之間的訴訟實質爭點及心理需求,從中找出雙方的利益需求均衡點;以不懈的耐心運用各種調解技能引導當事人協商式的解決矛盾和沖突;用心理順每一位當事人的不良情緒,用情溫暖每一個小家的幸福美滿。一切都是為了群眾能徹底解開心結、消弭嫌隙,共同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家園,而這就是每一個彭山法院法官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春播一粒鐘,秋收萬顆子,一馬平川的壩上,黃綠色的稻浪在翻滾,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田間來回穿梭,真是個豐收的好年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