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峨邊縣公安局傾力打造警營文化 激發隊伍生機活力

        來源:峨邊縣公安局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05 10:28:23

        近年來,峨邊縣公安局堅持以警為本,大力加強警營文化建設,不斷豐富活躍警營文化生活,緩解廣大民輔警工作壓力,使廣大民警煥發了精神面貌,強健了身心體魄,培養了團隊精神,有力地促進了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

        一、“三個到位”確保警營文化扎根。一是領導重視到位。局黨委充分認識到警營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摒棄“重業務工作、輕文化建設”的原有思想,把警營文化擺上重要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科學謀劃推動全局警營文化建設的思路、任務和措施,明確責任,落實任務,使警營文化和業務工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二是機制保障到位。建立健全警營文化組織管理制度,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系統抓、政工部門重點抓、相關警種協助抓、黨團組織合力抓,做到有制度支持,有監督落實,形成上下齊動、分工負責、整體推動的工作格局。三是載體建設到位。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斷加大對警營文化工作的投入。首先是在局機關和各個派出所打造建設了公安警營文化室,及時添置更新圖書報刊、體育器材等,以完善的條件為警營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運行保障;其次是挖掘和培養一批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的警察文化人才,建立公安文化人才檔案庫,保持警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第三是成立公安文體興趣小組,吸收有興趣的民警積極參與,定期開展文體活動和競技比賽,拉動警營文化活動的蓬勃發展。  

        二、“三個平臺”培樹警營文化理念。一是搭建文化培育平臺。抓住元旦、春節、“110”等重要節日,作為開展警營文化建設的“常規動作”,精選“從警日、入黨日、退休日”等重要時刻,作為開展警營文化建設的“自選動作”,組織開展專題性的文體活動,發揚優良傳統,弘揚時代主旋律。同時,因地制宜地在辦公區、生活區布置一些書畫、攝影、格言警句等,建立文化長廊和榮譽室,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民警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歷練。二是搭建文化交流平臺。一方面,借助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舞蹈等團體,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警營文化活動,進一步激發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今年以來,先后報送40余人參加了全縣干部職工籃球、羽毛球興趣愛好培養班,全面拓展競技人才。另一方面,定期組織民警到兄弟單位交流學習,拓寬知識視野,增強求知欲和上進心,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今年9月,組織了15名民警到浙江參加政法干警“鐵紀擔當忠誠鑄魂”培訓。三是搭建文化展示平臺。立足警察職業特點,突出警營特色,圍繞服務民生主題,結合平安峨邊創建工作,從平安意識確立、平安知識普及、平安行為養成等方面著手,積極融入文化元素,及時挖掘窗口服務、社區警務、治安管理工作的成功經驗,把為民服務理念和工作成效用豐富的文化載體表現出來,切實把警營文化的正能量傳遞出來,積極打造符合峨邊公安特色的文化品牌,彰顯出“文化出凝聚力、文化出戰斗力”的獨特魅力。

        三、“三項活動”豐富警營文化載體。一是開展讀書活動。開展專題讀書班活動,圍繞黨紀黨規主題,打造由“縣局”一把手牽頭領學、全警參與的濃厚學習氛圍。同時,縣局政工部門量身打造“國學潤警心”讀書分享會,20余名參賽人員將研讀心得通過精心打造的PPT向全警展現,進一步激發了廣大民警在工作之余學習充電的動力。二是組織文藝匯演。針對全局民警的不同興趣愛好和專長,成立了書法、攝影、文學、文藝表演等興趣小組,以滿足不足層面民警的文化需求,切實讓廣大多才多藝的民警找到歸屬。充分利用元旦、春節、“110”等重大節慶適時組織開展文化藝術活動,聯合縣文化館成功舉第四個中國人民警察節文藝晚會。三是開展體育競技。適時組織開展一系列趣味類、競技類的體能競賽活動,局長、政委親自參與警體競技活動,與民警們一同比賽、一同展示技藝,形成了良好的活動氛圍。成功組織舉辦警察趣味運動會,組織50余名民輔警代表參加全市警體會,籃球團體項目獲得第5名佳績,實現以體育競技活動促進警體技能訓練的工作目標。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轮台县| 盐津县| 勐海县| 本溪市| 阜新| 永福县| 宝清县| 郴州市| 澄江县| 盐池县| 金华市| 咸宁市| 南川市| 柞水县| 贡山| 墨竹工卡县| 阳谷县| 分宜县| 五河县| 讷河市| 林西县| 洛南县| 建始县| 兰西县| 铁岭市| 开远市| 屏南县| 历史| 荆门市| 镇宁| 衡南县| 裕民县| 浠水县| 哈密市| 乌海市| 富阳市| 昂仁县| 肃南| 南和县| 苍南县| 大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