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樹立大抓基層、大抓基礎的導向,推動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傾,增強基層實力,激發基層活力,提升基層戰斗力。峨邊彝族自治縣公安局按照公安部、省廳、市局黨委部署要求,構建“大所帶小所”警務運行模式,全面精準落實“派出所主防”職責定位。實現全縣總警情、刑案發案數、可防性案件、道路交通違法數分別環比下降和重點行政案件查處人數、刑案破案率、采取強制措施人數、公安窗口滿意度測評分別環比上升的“四升四降”可持續發展態勢。筆者結合峨邊實際,就如何加強和改進基層派出所警務改革工作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大所帶小所”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主動作為、搶抓機遇,“大所帶小所”道路平穩。一是廣泛調研找路子。學習借鑒??h局組建調研考察組先后赴雅安市漢源縣、眉山市洪雅縣等警務改革先進單位學習考察,就派出所的警力優化配置和警務運行機制進行了深入交流,為縣局派出所優化整合提供了借鑒。深入調研。為確保派出所優化整合的合理性,縣局成立了派出所“大所帶小所”試運行課題調研組,對全縣7個派出所的轄區人口和面積、治安和刑事案件發案、交通管理、接處警等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形成了《峨邊彝族自治縣公安局試運行“大所帶小所”工作實施方案》,為全面推進優化整合派出所提供了基礎資料。充分論證。為確保派出所整合工作有序推進,縣局多次召開“大所帶小所”工作專題會議,對派出所優化整合后,中心派出所和警務室的職能職責進行研究,對派出所整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對派出所整合后中心派出所和警務室的警務運行機制進行了充分論證。二是黨政支持除障礙??h局黨委班子成員分片赴派出所聯系片區,主動向當地黨委、政府領導宣傳派出所優化整合的重要性,充分聽取黨委政府的意見和建議,為派出所優化整合營造了良好氛圍;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縣局主要領導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作了專題匯報,闡明了優化派出所警力配置的重要意義以及整合資源、警力下沉、提高效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贏得了縣委、縣政府對派出所優化整合工作的支持。三是黨建引領奠基礎。縣局將全縣7個派出所按地理位置、交通狀況、治安狀況等劃為4個片區,每個片區成立“支部”,由一個局領導任支部書記,實行“支部+派出所”聯勤一體的警務模式,由支部書記定期召開會議,統籌研究本片區重點工作,實行合成作戰,整體推進打防管控工作,最大限度實現集約用警效能最大化,取得了較好成效。實行“支部+派出所”的警務模式為適應“大所帶小所”試運行工作奠實基礎,派出所整合適應更快。
(二)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大所帶小所”按序推進。一是優布局。根據各派出所治安形勢和交通條件便利情況,合理確定優化整合后派出所的布局。在深入調研、分析、論證的基礎上,設置沙坪、毛坪、大堡三個中心所,在原新林、毛坪、紅旗派出所設立警務室,按照“五不”原則(原派出所建制不撤、所領導職數不變、工作陣地不丟、基礎工作不弱化、辦證服務功能不變)進行合署運行。試運行期間,由局領導兼任中心所所長,對接轄區各鄉鎮黨委政府,并主持中心派出所全面工作。中心所派交警中隊和社區民輔警駐守警務室,將基層基礎職能和便民服務等保留在原派出所,持續強化群眾工作、交通管理、安全防范、戶籍管理、秩序維護等基礎防控工作,確保轄區的治安形勢不反彈,基礎工作不滑坡。二是優配置??h局整合內部資源,挖掘內部潛力,多措并舉增加派出所警力,縣局機關下沉派出所警力8人,警力數上升13.46%,按城區派出所不少于20人,鎮派出所不少于10人的標準,足額配齊各建制派出所警力。三是優機制??h局在考察學習調研的基礎上,及時調整制定了派出所接處警工作、警務保障、績效考核等警務運行機制,完善了派出所檔案管理、系統管理、臺帳建設、矛盾糾紛化解、基層聯動等制度,確保派出所優化整合后有效運轉,最大限度地發揮強化社會管理的職能,提升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和維護社會穩定、服務群眾的水平。
(三)蹄急步穩、踏石有印,“大所帶小所”成效卓顯。一是管理更集約。整合后,由中心所統一集約用警,減少了警力浪費,緩解了值班壓力,在基本的案件辦理和維穩突發事件處理上,能夠第一時間調集必要的前期的警力進行處置,解決了原派出所警務事項多、警力嚴重不足的矛盾。二是職能更專業。沙坪中心所在完成架構搭建、人員調配、機制建立等系列工作后,于6月開始實體運轉以“兩隊一室”為主的警務模式。運行以來,沙坪中心所采取強制措施人數、重點行政案件查處人數分別環比上升700%、111%,窗口滿意率100%,實現派出所整體戰斗力和群眾滿意度雙提升。其余中心所均成立不少于3人的案件偵辦組,由1名所領導擔任組長,專司偵辦查處整合后轄區內刑事、行政案件,扭轉原來人少辦案力不從心、甚至是久拖不決、質效不高的情況。同時,各中心所均組建了10人以上的應急處突隊伍,負責整合片區的巡邏管控和應急處置工作,對處置突發事件、反恐防暴、維穩保安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在護航經濟發展和重大節點信訪維穩安?;顒又械膬瀯菝黠@。三是防范更精準。各中心所以警務室為依托,全面整合警務室民輔警、村組干部、網格員等力量,建立相互支援、補位的管控工作機制,在轄區內實行高密度,多點位、無縫隙的巡邏防范模式,確保轄區發案少、秩序好、治安大局持續平穩。同時,對非法采礦違法犯罪高壓嚴打態勢,會同行政主管部門開展線索摸排和夜間巡查,堅決打擊偷挖盜采礦產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良好環境。四是隊伍更凝聚。試運行前各所警力分散,且小所打擊辦案較少,得不到實戰鍛煉。整合后,提供了學習交流、互助提高的平臺,改變了民警怕值班、怕辦案、常態高壓、超負荷運轉的不良態勢。如原來的三、兩人小所,一個民警每月值班時間至少15天,而整合后,即便農村中心所僅有10人,一個民警每月值班時間也僅有6天,值班時間大幅下降60%,工作壓力有效得到緩解,進一步了激發民警潛力和斗志。
二、存在的不足
(一)配套機制未跟上步伐。目前縣局制定了指揮、管理、考核等制度,但過程管理還不夠精細,配套的教育培訓、典型引領、考核管理、獎勵激勵、問效問責等系統性機制的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亟需跟進。
(二)黨政顧慮未完全消除?;鶎优沙鏊幵诖驌舴缸?、維護穩定、服務發展、聯系群眾的第一線,鄉鎮黨委政府已經習慣“一鄉一鎮一所”的公安派出所工作模式,對轄區的打防管控等工作效能,仍不同程度存有顧慮,擔憂轄區公安警力人少、職能弱化、社會治安反彈。
三、完善“大所帶小所”警務運行模式的思考
基層派出所處在打擊犯罪、維護穩定、服務發展、聯系群眾的第一線,是落實各級公安機關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在現有警力無增長情況下,仍然需要配套措施、制度的不停完善和改進,進一步有效理順“三大關系”、著力解決“三大問題”、推動實現“三大提升”,全力實現群眾更加滿意、民警更加認同、黨委政府更加放心的“大家滿意”目標。
(一)有效理順“三大關系”。一是進一步理順“一室”與“兩隊”的關系,真正體現出綜合指揮室的“中樞神經”、社區服務隊的“防范盾牌”、案件辦理隊的“打擊尖刀”作用,“一室”與“兩隊”之間相互支撐、相互支援,形成防范、打擊、治理、服務的工作合力。二是進一步理順派出所與警種之間的關系。通過改革,進一步清晰派出所的職能定位,進一步厘清派出所和業務警種的職責邊界,徹底改變以往業務警種與派出所的“上下級”關系。三是進一步理順打擊與防范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聚焦“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推動業務警種從“指導”辦案轉為“主導”辦案,推動派出所將工作重心放在轄區治安防范和服務群眾上,構建權責清晰、運行高效的職能體系。另一方面,業務警種或派出所案件辦理隊在打擊中發現的治安防范漏洞和薄弱環節,及時通報至轄區派出所或社區服務隊查漏補缺,推動以打促防。
(二)著力解決“三大問題”。一是消除顧慮。持續優化管理,指導中心派出所統籌做好綜合管理、組織協調、案件辦理、基礎防控等工作,抓實防范預警、群眾服務等基礎工作,對工作實效用數據、事例說話,讓黨委政府真正感受到派出所整合不是消弱力量,而是增強打擊針對性、防范專業性,進一步增強黨委政府的認同度、放心度。二是強化保障。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給予制度設計、政策扶持、組織保障上的支持,對派出所基礎設施、基本裝備和科技強警裝備等建設經費傾力保障。建立輔警編制、經費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機制,加大輔警招錄力度,保障派出所輔警與民警比例超過1:1。三是精簡考核。對派出所的考核以全力維護轄區治安穩定為導向,主要圍繞基礎建設、服務群眾、社區治理、守護平安、維護穩定等五個方面,從壓警情、控發案、偵破轄區案件、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等項目量化評價派出所,并堅決清理向派出所下達的不科學、不合理的打擊任務指標,逐步消除多頭考核、重復考核的亂象,徹底扭轉派出所唯打論成敗的局面。
(三)推動實現“三大提升”。一是提升接處警速度。以“科技+信息+研判+指揮”為建設思路,做強綜合指揮室,組建由有經驗、懂指揮的骨干民警為成員的指揮小組,按照“警力跟著警情走”的原則對“兩隊”進行指揮調度,同時對民警現場第一時間反饋的調查結果和采集數據進行信息研判,做好應急處置和綜合管理,構建反應靈敏、運行高效的轄區研判機制和社會治安防控系統,實現扁平化指揮高效有序。二是提升巡防效能。牢固樹立“以防為主、打防結合”的理念,著力在“防”上下功夫、做文章,扎實推進巡防管控“四個一”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綠、黃、紅”巡防三色預警機制,集中優勢警力整治治安亂點,強化動態用警、科學布警、顯性用警、專群結合,最大限度將巡防警力投放至人流大、案件多、風險高、防范弱的部位和時段,進一步提升社會治安巡防管控綜合效能。三是提升打擊效能。通過加強縣局合成作戰中心建設,建立“網安+警種+派出所情報研判組”合成作戰“最小單元”,為派出所實時輸出情報產品和提供技術需求響應。同時,牢固樹立“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辦”的工作理念,將破小案作為峨邊“善治”品牌建設的重點工程推動,過快指令、快處警、快挽損、更快破小案,更好控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