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成功調解過很多案件,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都很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淡忘了。反而是那些讓我輾轉難眠的案件,讓我記憶猶新、放心不下......這讓我意識到普法宣傳的意義,也推動我不斷探索司法服務的新方式。”宜賓市長寧縣司法局硐底司法所所長吳詩華甘愿十五年磨一劍,以自己的方式保持著如初的熱情,在悠悠歲月里講述著法治的故事、夢想的故事。
吳詩華先后獲得國家司法部表彰4次,省級表彰8次,2021年6月,被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深耕普法幾十載,時間改變了很多,唯初心不改,志向不衰。
情真意切的“調解”之路
2008年,吳詩華成為一名基層司法調解員。
初任調解員的他,從當事人置之不理,群眾圍觀看熱鬧,到現在當事人主動配合,群眾爭當“情報員”,吳詩華倍感欣慰,這是幾十年來他的堅持換來的。
工作中,吳詩華把調解室搬到鄉下、搬進家中;每一案、每一事,他都用心用情做好,踐行著他那質樸而堅定的誓言,很快成長為被同事和群眾一致認可的人民調解員。
但是一起普通的離婚案件,卻讓他對工作有了新的思考。費盡心思調解好的案件,孩子撫養和婚后財產分割雙方都達成一致意見,不到兩天,男方來到調解室來鬧,信誓旦旦說調解時違反自愿原則,要求重新組織調解。
“當一方無理取鬧到我調解室來的時候,我就知道事出有因......”吳詩華看出了其中的端倪,男方根本是不想離婚,隨即又重新組織雙方進行調解,耐心細致地給雙方宣傳法律法規、疏導情緒,最終鬧訪圓滿化解。通過這件事,讓吳詩華深刻意識到,普法才是防患未然的有效預防、解決矛盾糾紛的方式,只有幫助他們培植法治素養、建立法治思維,才是授之以漁。
此后,他用默默無聞的敬業精神,結合實際、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推陳出新建立“五心四勤三診二治一線”調解工作法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成功化解了3800余起糾紛,其中參與重大疑難糾紛調解800余起,涉案金額高達4100余萬元。
恒有初心者,時光不欺;情系人民者,人民篤信。近二十載的調解生涯,吳詩華用司法腳步丈量為民情懷,以人性關懷傳遞司法溫度,把司法觸角延伸到社會治理角角落落,播撒到千家萬戶,成為一道靚麗的“司法服務”風景線。
暖人心扉的“援助”之路
匠心者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群眾有了難處,就要主動為他們排憂解愁。”是吳詩華作為司法調解員的信仰。
吳詩華深刻理解百姓的渴望和期待,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守護在身旁。
廖某在湖北省利川某煤礦上班,一次意外右手受傷被截除了指節,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賠償。吳詩華獲悉情況后,無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帶著廖某走上了維權之路。
由于,煤礦在湖北省利川,那里山高路陡,去時又正好下著大雪,車輛無法通行,吳詩華冒雪徒步趕到煤礦時已至深夜,饑寒交迫,好不容易找到了工廠,但卻被煤礦老板拒之門外,言辭威助。
面對困難,難免有法律意識淡薄人,但在吳詩華這里卻從未動搖過他維護公平正義的堅守。接著,吳詩華來回奔波于當地政府、司法所、勞動局等部門,從綜合部門找到業務部門、從辦事員找到各級領導.....,說明糾紛的來龍去脈、講清法律關系、根據政策提出解決方案......。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終在他的努力之下,經過反復多次磋商,廖某獲得6萬余元賠償金。
心系群眾的“為民”之路
作為受黨培養教育多年,經過長期職業熏陶的人民調解員,吳詩華不僅將為黨、為民、為社會服務深深烙印于靈魂和生命始終;還把守護“一方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責任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將為社會、群眾、司法事業服務視為己任,從未釋懷,不惜錯過了治療兒子腎病的最佳時機,甚至在兒子病逝的最后時刻也沒陪在身邊。
2008年5月25日上午11時,一個面目猙獰,滿身酒氣,身綁炸藥的男子突然出現在王某家中,揚言要炸死王某全家,情況十分危急。
哪里有需要,吳詩華就到哪里服務;哪里有法律困惑,吳詩華就出現在哪里。面對極端情緒的當事人,他仿佛是春風化雨的引路者,悉心幫教、紓難解困、安撫當事人的情緒;以愛心感化,用法條教化,以溫情關懷,幫助、規勸、引導他放下思想,正視自己、找回自我.....,當事人終于卸下了腰上的炸藥包。一場生死對決,在吳詩華的斡旋下,化險為夷。
事后,有人問吳詩華:“遇到這樣的事情,就不怕炸死你?”“怕,我還是怕。但是,我不僅是一名人民調解員,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這樣的危險時刻,我就應該站出來,這是職責所在”。
十五載執著堅守,吳詩華時刻不忘肩負的責任使命,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來檢驗自己的一言一行;時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初心,自覺以一名優秀司法干警的高度來履行自己的誓言。雖獲得許多的榮譽,但他沒有一絲一點的懈怠,始終懷揣踔厲奮發立新績的堅守,始終篤行不怠鑄法治的熱愛,因為他深深明白:過往榮譽是殊榮,更是責任和鞭策,唯有更加砥礪前行,奮楫而上,才能不負司法行政人的初心和使命。
(李玲 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