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輔導員心理健康,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來源: 作者:何成磊 發布時間:2024-06-13 11:12:50

        目前,相關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高校,陸續建立、出臺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教育、預警、干預等相關機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逐步完善,有效預防各類因心理、精神疾病導致的學生事件發生。在這一過程中,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預防工作上發揮了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輔導員具有較高的知識素養和良好的能力品質,大多數輔導員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另一方面是學校重視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和能力的提升。

        雖然高校注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對高校輔導員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和維護。《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規定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特殊的工作性質和特定的職業角色,不僅使輔導員承受的心理壓力比普通教師大,而且對輔導員心理素質的要求也比普通教師高。隨著時代發展,學生的思維、學習、生活方式不斷發生變化,輔導員面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輔導員的職業壓力明顯增大,其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嚴峻。而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交流最廣,對學生的影響最深。因此,關注并維護高校輔導員的心理健康,不斷提高輔導員自身的心理素質,對于全面開創高校學生工作的新局面、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一、維護輔導員心理健康的意義

        首先,大學生從進校開始,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接觸時間最長的、交往最頻繁、最廣泛的就是輔導員。輔導員的言行舉止、興趣愛好、意志品質和人格魅力等不僅是自己內心世界的客觀反映,同時又會通過長期與學生的密切聯系對學生產生極其重要的示范作用,輔導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其次,輔導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將影響學生工作的成效。學生工作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則是學生工作的直接承擔者。學生工作要取得成效,就要求輔導員分析、掌握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想特征,把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規律。這勢必要求輔導員不僅要具有廣博精深的學識,還需要具備系統扎實的心理學知識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準確把握大學生心理特點,拓展師生情感交流的空間,有效地影響和感染大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確保學生工作的實效性。

        第三,輔導員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自身的健康。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近年來,高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不斷增多,輔導員面臨的工作任務、責任風險越來越大,在學歷、職稱、待遇和社會認可等方面所面臨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學生工作的不確定行、突發性和超負荷工作,勢必影響輔導員的身心健康。只有維護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健康,讓輔導員保持積極奮進的情緒、幽默開朗的性格、樂觀愉快的心情,才有利于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和自身的發展。

        二、維護輔導員心理健康的途徑

        1.營造良好工作氛圍。學生工作是長期性的、隱形的,難以在短時間內以顯性成效展現出來。基于此,高校一是要樹立民主平等的觀點,注重情感投入,努力營造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諧共處的工作氛圍。二是要制定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育人制度,充分發揮輔導員、專業教師、其他教職工作用,形成“全員育人”格局,共同開展學生教育管理。三是要明確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劃定工作范圍,避免一出現學生問題或事故,就對輔導員進行責備或問責,要幫助輔導員分析問題成因和尋找解決措施,降低輔導員的壓力,讓輔導員工作有安全感和成就感。四是對有心理問題困擾或經歷過重大學生事件的輔導員,要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關心,積極幫助輔導員解開心結,維護輔導員的心理健康。

        2.強化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輔導員大多數不具備心理學專業或教育學專業背景。雖然輔導員在入職時,學校要對其進行教育學、心理等方面的的短期培訓,但要應對輔導員工作中將要遇到的復雜狀況是遠遠不夠。因此,要加強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高輔導員的心理素質理論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輔導員的培訓制度,將輔導員心理素質的培訓作為學校師資培訓的重要內容,納入教師培訓體系,讓輔導員接受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輔導員正確認識職業角色,學習、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二是建立相應的輔導員心理干預機制、健全心理教育機制以及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測評制度,準確掌握輔導員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三是常態化開展輔導員心理團輔活動,幫助輔導員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的手段和方法,加強自我心理完善,使輔導員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調適。

        3.拓展心理中心功能。輔導員長時間處在高負荷的學生工作壓力中,還需要成為學生的“心理輔導教師”,特別是經歷、處理一些重大學生事件的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健康難免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輔導員是高校教師中最需要心理支持和維護的群體。這就需要高校建立輔導員心理干預機制,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功能,為輔導員提供及時的心理咨詢和服務,形成有效的輔導員心理健康保障機制。

        4.建立激勵促進機制。高校建立有效的激勵促進措施,是維護輔導員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一是要針對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對輔導員工作成績的認定和職稱職級的評定,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充分肯定輔導員的工作,給輔導員提供施展才華和體驗成功的機會,幫助輔導員找到學生工作的價值和樂趣,增強輔導員的工作信心和激情。二是建立合理有效的晉升機制,健全完善輔導員素質能力標準,構建符合輔導員隊伍特點的崗位晉升制度,幫助輔導員明晰發展路徑,解決輔導員前途之慮。

        5.加強專業化建設。高校要利用制度保障和搭建平臺,促進輔導員工作更加專業化、職業化,通過培育輔導員研究團隊、推進輔導員工作室建設等措施,既可以提升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又可以幫助輔導員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工作角色,增強輔導員職業歸屬感。

        6.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從輔導員工作性質來看,學生工作的壓力是無法逃避的。輔導員只有不斷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掌握預防心理疾病的知識和自身的心理特點,學會自我調適,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良好情緒,才能更好的促進自身發展,也才能真正確保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責任編輯:楊雪嬌

        本網站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對網站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顧問團.

        四 川 法 制 網 ·法藝文化傳媒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阳县| 凯里市| 建阳市| 正定县| 井陉县| 祁门县| 岑溪市| 阿拉善右旗| 黑水县| 延边| 高州市| 苍梧县| 社旗县| 宣武区| 页游| 建平县| 栾川县| 商河县| 方正县| 遂平县| 临潭县| 临澧县| 如东县| 紫阳县| 临朐县| 迭部县| 桦南县| 绥阳县| 高清| 西盟| 黄冈市| 江达县| 象山县| 灌阳县| 楚雄市| 延安市| 新竹市| 杭锦旗| 杭州市| 乐安县| 安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