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錯:給成長一個溫暖的春天

        來源: 作者:譚尹秋 發布時間:2025-04-07 09:54:37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一直以來都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感受,這種感受來自課堂上提問時學生的回應。每次提問,學生都會把自己的頭埋起來,眼神左右漂移,幾乎沒有學生敢抬起頭來和我的眼神對視。結合我自己作為學生的經歷,這些飄忽的眼神和埋頭的舉動昭示著行動者內心的擔憂。擔憂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而這擔憂的背后是怕自己的答案出錯。仿佛天生對犯錯有一種羞恥感和恐懼感。

        但這種對犯錯的羞恥感和恐懼感真的是生而有之的嗎?人是社會環境的產物,根據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的觀點,人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是一塊干干凈凈的白板,最后很多人和事都在這塊白板上寫寫畫畫,留下自己的印記,最后白板就被塑造成帶有個體獨特色彩的樣子。細觀現在教育中的現象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孩子們都害怕犯錯了。孩子某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和老師大概率的行為是“善意的提醒”,將偶然的成績變差歸因于學習沒用心,提醒他們以后要擺正心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更有甚者,會給予義正言辭的批評和打壓。與此同時,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三思而后行”“言多必失”,于是乎連表達自己的觀點都成了一件很艱難的事情,怕說錯話,更怕說錯話后隨之而來的責備,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把犯錯看成是一件不好且應該極力避免的事情。在這樣的教育理念影響下,孩子這塊白板被寫上了“失敗可恥,犯錯可怕”的標簽,自然就會發展出不敢在如課堂這樣的公開環境中輕易表達自己觀點的行為模式。

        然而,犯錯對一個人的成長真的就是“如狼似虎”的存在嗎?

        事實上,在希伯來語中,失敗這個詞本就意味著重新開始,而非結局。所以在以色列這樣一個人口基數不大的國家,卻有著全世界最多的創業者。在德國,人們認為失敗是教育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因素,慕尼黑的工匠世家將每件殘次品視作精進的階梯,高質量制造并不是不犯錯的結果,而是不怕犯錯并解決問題的結果。在人生這趟漫長的旅途中,是不是永不犯錯,一路暢通就是最好的樣子呢?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首先,人生旅途沒辦法一路暢通。其次,一路暢通也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缺憾。正如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提到的那樣,“沒有痛苦和磨難你就不能強烈地感受到幸福,對了。那只是舒適只是平庸,不是好運不是幸福”。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永不犯錯的人生是虛幻的。失敗就如生活中的痛苦和磨難,失去了它,生活就如一潭死水,人也失去了進步的契機,與幸福無緣了。

        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提高自己對孩子犯錯的容忍度。比如,處在嬰幼兒階段的孩子要自己吃飯,不用擔心他們把飯撒在地上,把衣服弄臟,支持他們勇敢嘗試,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自己吃飯的生活技能,同時還能建立對生活的自主感;進入中小學的孩子,鼓勵他們在平時的學習當中,勇于嘗試,接受由此而帶來的各種結果,然后去識別,糾正那些并不適合自己的觀念和方法,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只有這樣,孩子進入社會,才不會因為害怕犯錯而止步不前,才能在生活中坦然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工作中勇于嘗試頭腦中的想法,同時還能坦然接受犯錯帶來的結果,繼而在犯錯的基礎上吸取經驗,再次上路,成為人生旅途中的真正贏家。

        此刻,我的目光掠過教室窗臺上倔強生長的綠蘿。它曾因澆水過多爛過根,卻在調整澆水量后萌發出更鮮亮的新芽。這何嘗不是對教育最好的啟示?當我們學會用包容接住每個跌倒的瞬間,用期待的目光等待重新出發的身影,或許某天再提問時,迎接我的將是一片敢于迎向陽光的年輕臉龐。


        責任編輯:楊雪嬌

        本網站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對網站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顧問團.

        四 川 法 制 網 ·法藝文化傳媒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泊头市| 仪陇县| 屏东市| 维西| 新泰市| 城市| 吴江市| 保定市| 辉县市| 绥德县| 新绛县| 梁山县| 德昌县| 甘肃省| 七台河市| 绥德县| 武邑县| 乾安县| 淮安市| 双鸭山市| 慈溪市| 海安县| 阿荣旗| 荃湾区| 文山县| 上栗县| 鄂尔多斯市| 湾仔区| 新兴县| 莱芜市| 秀山| 冷水江市| 周宁县| 汉中市| 东山县| 广州市| 铜川市| 新平| 固镇县|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