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心燈:暮色愈濃情愈暖

        來源: 作者:黃佩 發布時間:2025-05-29 21:48:40

        一個老人坐在黃昏里,眼前是迸發最后光熱的殘陽,身后是日漸褪色的空屋,家具因時光流淌而陳舊,蒼老亦如期而至。

        這是我入戶走訪的一位年近90的婆婆,有兒有女卻獨居小鎮。她所住的這棟樓,年歲比我還大,灰蒙蒙地矗立在街邊,挨著全鎮唯一一所中心醫院。

        因需核實轄區內實有人口,身為社區網格員的我與同事敲響了她的房門,約莫半分鐘后,才聽到屋內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又等了半分鐘,深棕色防盜門由里往外緩緩打開,比我矮兩個頭的婆婆顫顫巍巍地出現在眼前。

        婆婆問:“你是哪位?”

        我們表明身份后,婆婆灰白色的眼球輕輕轉動,沒有搭腔,可能擔心遇到騙子上門推銷。為了打消顧慮、贏得信任,我按照登記表上之前記錄過的信息,主動報出老人的全名和部分身份證號,得到肯定答復后,又問了她關于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的情況。林婆婆終于放下防備,跟我詳聊起來:老伴兒已經去世多年,大兒子得了病在外地醫治,其他子女都在遠方上班,逢年過節偶爾回來,平時家里就她一個人——又一位獨居老人。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四川省60歲及以上人口達1816.4萬人,占全省人口總量的21.7%,老年人口規模居全國第三,老齡化率居全國第七,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尤其在我們這個沒什么大廠公司的川渝小鎮,老年人更成為常住人口的“主力軍”。

        從家里的陳設裝修來看,林婆婆的經濟狀況并不拮據:玄關處的隔板置物架上擺放著假山、木雕和陶瓷裝飾品;客廳的組合沙發覆罩著鏤空的白絲薄紗,雙層茶幾鑲邊鍍銀,做工考究;用餐廳單辟一屋,可方可圓的折疊式飯桌幾乎占據半壁江山??墒?,門口的高檔實木鞋柜里只“寒酸”地放了兩三雙34碼的鞋。

        我問起林婆婆的身體狀況,她說自己沒什么大病,就是容易頭暈,一暈起來天旋地轉,只能臥床不動,常年吃藥,多半是低血糖、貧血的癥狀。老人跟我們絮絮說了很多,談時不時發作的癥狀、孩子的病情、兒女的工作。沒有焦愁的抱怨,只是平淡敘述著,但掩不住偶爾泫然欲泣的神情,這神情愈加增添了她的衰老。

        臨走時,我本想把自己的電話存在她手機里,讓她有特殊事情時方便聯系我,但她說不怎么會用老人機,常常翻不到通訊錄里的名單,因此很少打電話出去,都是等孩子們主動聯系她。我只好記下她的號碼,并找來一張紙,寫上社區的辦公電話。林婆婆不識字,反復跟我確認有沒有寫清楚是哪個社區、數字多少,我照著念了三四遍給她聽,她才放心地接過紙片,壓放在置物架的假山下。

        1748526655731.png

                      入戶慰問照片。為保護隱私,文中姓名為化名

        巡訪完這棟六層高的老樓,我發現不僅林婆婆家里只有她一個人,連整棟樓都只有她一個人居住。小鎮上的大多數年輕人能走的都走了,去擁有更多就業發展機會的世界打拼,只剩下這些老房子和老年人,像幽深晦暗的心靈,在年深日久的歲月中漸漸與世隔絕,封閉如晚秋的蟬。

        據《中國老齡發展報告2024——中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藍皮書顯示,我國23.76%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獨感受,其中4.75%的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同時,26.4%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其中6.2%的老年人有中重度抑郁癥狀。

        在經濟時代全速向前滾動的洪流中,這些被“丟”在家的老人該如何自愈獨居的孤寂,怎樣趕走抑郁的黑狗呢?

        面對老年人居家安全、健康維護、社交休閑、經濟保障等諸多看得見摸得著的需求,心理健康成為最容易被忽視或淡化的問題,值得被一次次提起,以引發重視。

        夜晚,我久久不能入眠,林婆婆昏黃的眼神和她那戶精致卻寂寥的屋子始終徘徊在腦海中。人微言輕的我們可以為她做些什么呢?

        在之后更多的接觸中,我了解到林婆婆常到樓下和住在店鋪里的另一位七十多歲獨居老人葉奶奶作伴,兩人一閑聊、逛菜市場、來社區體檢,儼然一對形影不離的好閨蜜。為此,我保存了會用智能手機的葉奶奶的電話,方便有緊急情況時搭線找人。在缺乏家人陪伴的情況下,鼓勵老人搭建自己的非正式社會支持網絡,實現同輩互助,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很好的慰藉作用。

        當縣里社工部派人下來走訪時,我把林婆婆的名字報了上去,有時就跟著社工或者志愿者去家里慰問探望,陪她說說話、幫她按摩、打掃一下衛生,力所能及地表達關心,排解老人的不良情緒。碰到她兒女回來探望,我們也建議他們多和林婆婆電話聯系、視頻溝通,經常關心老人的日常生活狀態,積極回應其情感需求。后來,林婆婆的大兒子病情穩定,可以從外地回家休養,母子倆住在一起也算互相有了照應,讓人放心不少。

        隨著鄉村振興成果顯著、銀發經濟日漸起勢、養老金逐年上調……一切都在往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居,老有所樂的美好愿景邁進,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桑榆晚景的溫暖和幸福,讓黃昏的暮色不再那么黯淡。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歐文·亞隆說:“往昔的凋零是時間無情流逝的鮮明提醒,當過往消逝時,未來的時間線軸也跟著縮短了?!?/span>

        老人的當下,便是年輕一輩的未來。

        希望在社會福利保障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廣大基層人員持續不斷的點滴努力能像一盞盞不滅的心燈,照亮老人的晚年生活,有望讓后世人的未來更加光明。黃佩

         

         

         

         

         

         


         

         


        責任編輯:劉華

        本網站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對網站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顧問團.

        四 川 法 制 網 ·法藝文化傳媒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德阳市| 井陉县| 荆州市| 四川省| 咸宁市| 榆社县| 信宜市| 浮山县| 嘉义市| 固阳县| 临湘市| 竹北市| 万安县| 邹城市| 桓仁| 沾益县| 大石桥市| 库伦旗| 柳林县| 库车县| 彭州市| 璧山县| 正安县| 綦江县| 灌云县| 丹凤县| 宁南县| 庆安县| 林芝县| 新密市| 石泉县| 个旧市| 中阳县| 大渡口区| 顺平县| 泉州市| 永德县| 安西县| 新蔡县|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