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指出:“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痹诋斍暗牧ㄔO中,應當注重分析公務員廉政心態扭曲的特征和原因,有針對性地開展廉政教育,防治心態失衡,糾正心態扭曲,提高公務員的政治素質和心理素質。
一、樹立正確的利益觀,糾正金錢至上的錯誤心態
拜金主義是貧窮文化的一種產物,這種思想觀念也使一些公務員深受影響和毒害。在人類社會上,金錢對人的誘惑是巨大的。晉惠帝時的魯褒在其傳世之作《錢神論》中曾憤世嫉俗地描繪了錢在當時的作用:“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錢能轉禍為福,因敗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這就是錢的誘惑力所在。在這種誘惑力的影響下,一些公務員信奉“有錢能使鬼推磨”,對金錢的頂禮膜拜,為撈錢置黨紀國法而不顧,最后成了千古罪人。
金錢觀的糊涂和錯位,根本原因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糊涂和錯誤。人不可把金錢帶入墳墓,但金錢卻可以把人帶進墳墓。古人說,“儲水萬擔,用水一瓢;大廈千間,夜眠六尺;黃金萬兩,一日三餐”。在公務員的教育管理中,要注重加強廉政意識教育,樹立正確的經濟觀念,淡化金錢意識,遠離銅銹,廉潔奉公,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要加強反貪力度,嚴懲貪污腐敗分子;要建立健全經濟和財經管理制度,為預防貪污腐敗行為構建長效機制。
二、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糾正權力至上的錯誤心態
由于長期受權力至上的封建意識影響,升官、掌權成了個別公務員的人生追求。權力是一種稀缺資源,在特定的時期內,只有少數人能夠得到這一資源,而多數人則是不可能得到的。這樣以來,少數人便可以享受到多數人所得不到的地位和權力。這種地位和權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便可以產生某種機遇——權錢交易的機遇,這種機遇,對任何人來說都具有極大的誘惑力。一個人一旦走向領導崗位之后,以前夢寐以求的現在唾手可得:你好吃,就有人投之甘飴;你好喝,就有人投之以佳釀;你好色,就有人投之以粉黛;你好捧,就有人投之以謅言;你愛財,就有人投之以金錢。這就使有些公務員產生了很強的權力至上的意識。在這樣扭曲的心態作用下,他們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撈權:一跑,跑關系、找門路、伸手要權;二送,送禮物、送金錢、送美色,籠絡感情換取權力;三買,直接拿金錢買得權力。沒有權力時想方設法弄到權力,有了小權力就想方設法搞到大權力,有了權力就肆無忌憚的亂用權力,干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的事情。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可以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也可以用來為個人謀私利;權力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腐蝕人、害人。權力變異背離社會公共權力的性質,造成運用權力追逐個人私利,就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嚴重危害。權力變異是產生腐敗的重要因素,預防權力變異是當前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權力的實際運行中,有的公務員,把人民賦予的權力視為個人的特權,視作謀取個人私利的資本和籌碼,隨心所欲地濫施濫用權力,千方百計地運用手中的權利為自己謀取私利。這樣,權力就發生了扭曲。但無論權力發生怎樣的扭曲與異化,其核心都是當權者不斷膨脹私心、私欲。這就要求公務員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念,強化依法掌權用權意識,為人民用好權、執好政。
三、樹立正確的榮譽觀,糾正名譽至上的錯誤心態
名譽關系著人的聲望、威望。名譽之心人皆有之,但虛榮之心不可有、功利心不可有。正確的名譽觀,是一個人成長、進步、為人民謀利益的責任和動力。反之,錯誤的名譽觀,特別是名譽至上、唯名是求的觀念是完全錯誤的。在錯誤的名譽觀支配下,一些公務員心態扭曲,把名譽看的比黨性、國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還重,采取各種手段撈榮譽、撈政績:一是瞞,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二是假,報喜不報憂,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三是騙,采取一切手段騙取榮譽,提高自身的政治名望。
從法學的意義上講,公務員的名譽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從反腐敗的意義上講,那些貪婪的、自私的的公務員,為了拿到一己的名譽,不顧黨紀國法,甚至敢于鋌而走險,這是我們必須反對的。西方有句格言說:“榮譽會敗壞人的本性”。也有人講過:“榮譽具有否定性”。正因為如此,有些貪官的頭上就有許多的光環,榮譽越多,危害性就越大。比如:湖南省建筑工程公司原副總經理蔣艷萍,貪污受賄近1100多萬元,可是她頭上卻有“模范干部”、“三八紅旗手”等光環;又如河南省交通廳原廳長張昆桐,受賄、挪用公款610多萬元,可是他頭上卻有“廉政模范”、“優秀黨員”等光環。有了這些光環,他們貪污受賄有恃無恐,總以為可以瞞過天下人耳目。
公務員必須樹立正確的榮譽觀,這既是黨的要求,也是自身成長進步的實際需要。說到底是反腐倡廉的需要。正當的榮譽,是黨和國家授予的,是人民給的。公務員不應當把社會榮譽當作自己身價的砝碼,而應當把榮譽當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黨和國家服務的動力,成為報效祖國的內在力量,這才是所取的心態。
四、樹立正確的地位觀,糾正官氣至上的錯誤心態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公務員官氣十足、官威十足、官勢十足,在群眾面前表現出:一驕,驕傲自滿、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剛愎自用;二橫,作風粗暴、蠻不講理,頤指氣使、以令代法;三霸,橫行霸道、無法無天。為什么這些公務員“官氣十足”呢?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平民意識,缺乏公仆情懷。公務員是人民公仆,尊民、愛民、親民,服務于民,應是做官執政的本質、本色?,F實生活中,有些官員不把自己當公民,而是當老爺;不是把自己當公仆,而是當主人。長此以往,必將眾叛親離,激起民憤,最終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山西省絳縣法院原副院長姚曉紅,從一個司機靠巴結“有用的人”當上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副院長后,不僅生活腐化到喝人奶的程度,而且惡性急劇膨脹。絳縣法院有幾十個人被他打過,對其他副院長、上級法院的法官也照打不誤,至于打罵百姓、非法拘禁更是家常便飯。于是人們賞給他一個綽號——“三氓院長”。
官員“官氣至上”是一種官場的丑陋現象,與黨和政府背道而馳,與人民要求大相徑庭,必須徹底鏟除。黨的干部來自人民群眾、服務人民群眾,就要守住根本,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民解憂,永當普通一兵。
(沈登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