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注定是個不同的時代,社會生活、科技革命、工作節奏等都在逐漸加快,人們的身體健康、觀念意識、情感狀況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身體健康問題不斷出現,而心理健康問題也隨之而來,不知從多久開始,心理健康問題逐漸變成熱門話題。
數據分析顯示,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良好的改善,反而愈演愈烈,明星因為心理問題自殺,未成年因為學業壓力自殺等,關于心理健康問題比比皆是,身體隨時都在上演“生離死別”。誠然,每個年齡段的人都在為自己的問題而煩惱,但是重要在于我們怎么去解決它們。青年、中年、老年出現心理問題的幾率相差無幾,但占比更多是青年,值得注意的是,當今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乏引起重視,大學生是時代建設的主力軍和后背軍,是新時代的希望和太陽,是富有朝氣,有擔當的一群人。我們應該多關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多對大學生一分關心。
我想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但是現代大學生所處環境可以說是非常艱難的,他們不僅要和同齡人比較,還要和其他國家青年比較,還要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下去。可以說,大學生壓力、責任真的很大。因此,大學生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也凸顯出來,抑郁癥、狂躁癥、社交恐懼癥等心理健康問題隨之而來。
對于才踏入大學的新生來說,問題尤為突出,陌生的校園、陌生的同學和老師,這些都需要他們自己重新去適應。對一個才離開家長懷抱的人來說,這是很難的。很多人都知道大學生活是孤獨的,不知道有多少新生能夠“挺過”。其實在大學孤獨是常態,不是“病態”,孤獨是一門必修課,要想自己成長,必須直面孤獨。除了孤獨外,大一新生還要面對專業的選擇、學習的適應、人際關系處理等等,如果稍有一些不當,這些都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產生負面的影響。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我們該做的,必須做的,如何去幫助大學生解決此類問題就成為當今時代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是急需解決的課題。
心理健康是什么呢?在我看來心理健康是我們無論在熟悉、陌生的環境都能夠應對,能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不會采取極端手法去解決問題,保持絕對的冷靜和頭腦清晰,這是我認為的心理健康。作為一位合格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必備要素,但是當代社會大學生或多或少存在著這一方面的不足,如社交恐懼癥、缺乏自信心、執行力差、心理變態等問題。
那么,我們如何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呢?
首先,要充分發揮學校心理教育中心的作用。作為一個合格的高等教育學校,開設心理中心教育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個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免費、快捷、隱秘的交流、治療平臺。可以解決許多大學生的“后顧之憂”。其次,可以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設為必修課,這樣可以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方面相應知識,能夠系統地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從而可以間接增強學生自我教育、學習的能力。此外,高校可以設置一個“心靈投寄點”,讓校外心理老師管理,校內學生可以自由投寄,并且不用擔心信息外漏,這讓一些性格靦腆、內向的學生有了一個直接、快捷、方便的方式。最后,要重視家長和學生的溝通,發揮家長的作用,父母孩子多一些交流、溝通,家中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交流,和孩子處在同一位置上,孩子才可能真正的和家中暢談,這樣才能夠規避一些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身體健康是人生寶貴的財富,同樣心理健康也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然而如果沒有心理健康,這一切都只能幻想。花朝向有陽光的地方,自然會開放,心朝有光的方向,變不會迷茫。
(楊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