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一朵花

        來源: 作者:王東明 發布時間:2021-10-26 20:07:39

        每一朵小花,都應該得到悉心的呵護,安然地綻放;每一只雛鷹,都應該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自由地飛翔;每一星星,都應該有自己的光芒,靜靜地閃耀;所有的孩子,也應該都是一張白紙,只等著去畫上絢麗的色彩,去快樂地成長。

        然而,不是每朵花都沐浴在陽光下,不是所有的雛鷹都能有一片藍天,不是所有的星星都有月亮相伴,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獲得快樂的童年。

        在中國,有這么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他們在本應該快樂、幸福的年紀,卻渴望親情、陪伴、理解……長期的孤獨一次又一次地抹滅著他們幼小的心。

        他們就是——中國農村留守兒童。

        據民政部調查,2018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共計697萬余人。截至2021年,仍有大批的留守兒童。

        談及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永遠是一個讓人心痛的話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當屬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

        他們缺少父母的陪伴,缺少傾訴的對象,甚至在遭遇困難時也只能一個人默默地承受。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經濟發展地區不平衡。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國流動人口3.76億,較上一年增加1.4億。尤其在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人們為了謀求更高的經濟來源,紛紛離開故土,去往外地。勞動力人口的大量流出,導致了較高的農村留守兒童發生率。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在經濟和陪伴之間,父母通常選擇了前者。從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來說,是其不利的,其引發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對年幼的孩子來講,是一生都難以治愈的傷痛

        首先,農村留守兒童一般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居住。而我國農村老人的知識等素質普遍較低,不能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且就中國傳統來說,老人對孩子都存在一定的溺愛的心理。隨著當今社會智能手機的普及,許多老人為了讓孩子“聽話”而縱容兒童使用手機,或者不規律使用手機。面對紛擾的網絡世界,對于尚未建立完整人生觀、價值觀的兒童來說,危害巨大。在其它生活情況中,老年人出于對孩子的愛,往往選擇了遷就。這種過度的溺愛只會扭曲孩子對人生價值、事物價值的判斷,不利于兒童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其次,在長期缺少父母陪伴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兒童缺乏安全感,沒有傾訴對象,感到孤獨,形成封閉心理。這種心理現象會使兒童害怕、不愿與外界接觸,把自我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長此以往,嚴重者會與外界社會脫軌,甚至造成其他一系列心理問題。例如自閉癥、焦慮癥、抑郁癥等。尤其是抑郁癥,作為當代第一大心理殺手,對社會影響巨大。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截至2020年,青少年抑郁率達到24.6%。這就意味著至少每五個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患有抑郁傾向。在農村留守兒童中,此類現象更是容易發生。還有一個重要的心理問題便是會形成一定的“自卑感”。這種從小造成的自卑感會讓兒童覺得自己比不上同齡人,把自己定位于底端,不敢去追逐遠大的目標,缺乏往后奮斗的動力,不利于人生價值的實現。

        網絡上流傳一句話,“懂事的孩子總是讓人心疼”。對于孩子從小成長來說,培養其必要的獨立能力是肯定的,但是過早的獨立卻未必是一件好事。在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中,由于沒有父母的幫助和陪伴,他們不得不小小年紀便挑起家中的“頂梁柱”。這種“跨越年齡式”的獨立,會讓孩子缺少本該屬于自己年齡段的東西,太過于去注重生活中的得失。與同齡人之間的交流也會造成影響,形成一定的社交障礙

        再者,因留守而造成的親情疏遠,更是棘手的一大難題。因缺少長期有效的溝通,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不理解父母。在對兒童的教育上,往往讓父母束手無策。尤其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孩子本身具有逆反心理,若是不加以正確的引導,終會釀成大禍。在有關的留守兒童調查報告中,居然有10%的孩子認為父母離世。而這種聽起來極其荒誕的事,卻是真實的發生在留守兒童的身上。

        如果孩子是一朵花,那么就應該在最好的時光去綻放,而不是過早的凋零、枯萎。

        面對農村留守兒童,我們應該采取盡多的可能,去幫助、治愈他們幼小的心。讓他們也能向其他孩子一樣,成長在同一藍天之下,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現如今,國家就中國現存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已出臺了一方案。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把這些方案最大的落實化。

        就法律而言,應不斷完善關于保護農村留守兒童的法律法規,以用于面對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下,出現的一些新型兒童問題解決方案。切實加強對兒童利益的保護力度。對侵犯兒童利益的違法行為及其它侵權行為加大懲罰力度。從法律上為兒童利益的保護提供根本依據,為兒童披上最有力的“防護衣”。

        從教育的角度,應該嚴格保證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在家庭教育方面,要提高母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度,切莫因追求經濟而忽視了孩子的成長。政府可鼓勵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當地就業,對困難家庭提供更多的經濟補貼。多對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進行教育宣傳,提高他們對孩子教育方法的改進。

        在學校教育層面,學校可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調查,掌握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和學習情況。開設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注重心理課程。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展開心理教育來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對于社會教育,首先是建立完善的社區制度。通過村、居民委員會對現存農村留守兒童展開家庭調查,掌握第一信息。建立社區家庭幫扶、心理輔導中心,拓展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解決途徑。鼓勵更多的社會組織和慈善機構更加注重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動用社會群體力量,讓農村留守兒童感受到世界的溫暖。

        沒有一片沃土不需要雨水的澆灌;沒有一片大海不需要河流的匯入;沒有一棵小苗不需要溫暖的陽光;沒有一個孩子不需要美好的童年!

        去綻放一朵花吧!

        讓它開出本來的美麗!

        去綻放一朵花吧!

        讓它散發本該迷人的芳香!

        解開心靈的枷鎖,推開心靈的窗戶。窗外,一定是最美的風景。

        讓所有的農村留守兒童,也能露出最燦爛的笑顏!王東明

        責任編輯:劉華

        本網站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對網站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顧問團.

        四 川 法 制 網 ·法藝文化傳媒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连| 临泽县| 平乡县| 金湖县| 瑞昌市| 卓尼县| 安远县| 望谟县| 大荔县| 海门市| 肥东县| 鹤庆县| 高台县| 留坝县| 永靖县| 沾益县| 绵竹市| 习水县| 夏邑县| 咸丰县| 宝应县| 河间市| 宜君县| 乐山市| 抚松县| 弥渡县| 桃江县| 天津市| 邵阳市| 乐亭县| 广丰县| 通榆县| 宁乡县| 油尖旺区| 莱芜市| 甘洛县| 屯留县| 阿城市| 宝兴县| 江孜县|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