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建設發展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不僅能滿足社會居民的生活需求,還可以為現代教育革新提供有效動力?,F如今,在構建現代化教育體系的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越發嚴峻,根據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要求,將心理服務建設、平安建設、矛盾糾紛調解等看作實際教育發展的核心內容,不僅能融合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力量,構成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體系,還可以在教育革新中促使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健康發展。本文在深入了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意義的基礎上,根據教學體系發展涌現出的問題,對實踐教育服務對策進行全面分析。
關鍵詞:社會心理;體制建設;教學體系;心理健康
引言 從國家的整體發展角度來看,學生作為各項領域建設革新的核心動力,保障他們心理健康發展對經濟運行和社會治理而言具有積極作用,因此結合心理學相關理論不斷改善個體的情緒變化,持續強化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力度,是現階段解決教育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雖然目前我國教育革新工作已經開始關注如何構建心理服務體系,會依據實踐發展經驗設立心理危機的防控機制,但從實踐角度來看,依舊存在較多問題阻礙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本文在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動規律的基礎上,對實際心理教育內容和服務方向進行了簡單了解。
心理服務是教育體系關注的全新領域
從發展角度來看,由于學生并沒有處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中,所以不管是行為意識還是心理思維等都會發生多樣化的改變。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作為學生群體成長發展中較為關鍵的子系統,其中存在很多影響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比如說家庭功能失調、教學方法不規范、教育意識不到位、正處于轉型期的社會環境、全新的科技技術等對學生的價值觀念、成長思維構成了多重影響。因此,教育體系更加重視如何在學生全面發展中充分展現心理教育服務體系的積極作用[1]。深入探討學生群體的心理特征,掌握他們在不同條件下的情緒變化,認真傾聽他們的觀點和想法,系統調整現有心理服務建設內容和方向,以此在尋找保護學生心理健康有效對策的同時,引導他們在學習成長中有效轉變自己的心理情緒。比如說,在中小學教育中增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課程,一方面要組織各科教師積極學習心理知識和教學技巧,另一方面要讓青少年在實踐探討中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變化,根據教師引導形成正確的行為意識。
結合心理教育經驗優化工作機制和教育課程
首先,要持續優化工作機制。針對不同區域和學習水平的學生群體構建心理危機的防控機制,根據實踐發展設計聯席會議的管理制度,改善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干預體系。同時,還要結合現代化技術發展特征,構建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組建高素質、高水平、高學歷的心理學專家團隊,積極為學校配備專職心理教師。另外,要針對校內??平處煹哪芰λ刭|進行專業化培訓,注重持續優化實踐教育研究體系。
其次,要為各個區域的未成年提供優質的心理救援,組建專業指導團隊進行有效幫扶,同時邀請心理學專家指導校內心理教師進行系統的心理評估,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心理學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另外,如果發現存在自殘等傾向的學生,要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心理診斷和干預,為他們開設綠色通道,確保他們可以及時得到支持和救援。
最后,要開設相關專業課程,持續優化教學內容,展現心理教學實效。心理學課程的落實必須要配備專職教師,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實踐教學課程可以有序進行[2]。同時,也要在校內成立心理輔導辦公室,注重根據國家教育標準和心理學專家提出的要求進行功能劃分,合理配置拓展訓練、冥想、娛樂等設施。另外,要在教育指導期間持續優化心理預防機制,并根據收集信息構建個體健康和危機干預檔案,比如說健康體檢、心理問卷、定期對話等方式都可以有針對性的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要想在教育體系革新發展中,充分展現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獨特作用,各地學校要在組建專業工作站和人才團隊的基礎上,持續探索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及相關機構的運行經驗,注重利用媒體平臺進行有效宣傳,以此創造符合未成年群體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根據教學體系要求推廣心理干預體系化
學校作為學生群體逐漸實現社會化的主要平臺,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技能的基礎職責,還是學生與社會溝通交流的重要場所。因此,在實踐發展中持續優化學校心理干預體系至關重要。一方面,要積極引用專業師資力量作為教育指導的外部資源,這樣不僅能為心理干預提供基礎保障,還可以在不斷創新中掌握更多教育經驗;另一方面,要構建規范有效的干預流程,其中涉及到分層干預、心理評估、轉介等內容。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心理調查,將相關資料整合到一起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檔案,并記錄到數據庫中,有助于在后續跟蹤調查中全面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和具體特征。在完成學生心理問題的篩查評估工作之后,需要安排班主任或心理教師進行有效疏導。如果問題較大,可以將學生轉介給專家學者、心理醫生等進行診斷治療。這一內容也是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心理服務體系的基礎要求,對實際心理教育工作的全面推廣具有積極作用。
合理運用媒體優勢提升心理服務水平
首先,要在先進技術理念的引導下進行平臺試點工作。心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手機軟件或電腦端口登錄相關網站,選擇不同類型的心理測試問題進行自主檢測,不僅能持續改善心理服務體系,還可以讓相關心理輔導融入到實踐教育工作中。同時,要聘請專家或學者對區域不同階段的學生群體進行專業分析,并構建相應的心理檔案,而后在服務管理期間運用分層管理模式,保障個體和整體可以在有效融合中,為實踐服務優化提供有效參考建議[3]。其次,要在技術探討中開發設計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測試軟件。由于我國文化觀念、教育體系等內容與國外發展有一定差異,所以直接運用翻譯之后的國外文獻資料并不能完全滿足實踐心理輔導需求。通過對量表修正并設計具有針對性和時代性的測量評估標準,不僅能從中掌握更多學生心理變化,還可以根據測試結果對實踐教育服務體系進行改善。最后,要根據心理服務需求設計調試功能。通過在網絡平臺設計心理調適的體驗模塊,比如說放松音樂、娛樂等,促使學生在產生參與興趣的同時,根據在線咨詢、舒緩壓力、指標檢測等多樣化功能進一步了解自身的心理狀態。同時,心理教師要在網絡平臺與學生互動交流,多結合體系建設經驗提供優化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在時代發展中穩定學生的心理情緒。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我國當前教學體系的心理服務發展情況分析,積極引導學生群體優化自身的心理狀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對教育革新而言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實踐探討中要結合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加強服務體系的研究力度,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優秀的文獻資料,以此為學生群體構建符合需求的心理干預體系。
(徐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