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快節奏的生活日益地發展,社會帶給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學業壓力,工作壓力,婚姻壓力,人際關系的壓力等等,種種壓力不斷地危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日益削減,心理扭曲帶來的社會事件越來越多,而一個社會的心理健康水平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因此建設健全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增強人們的心理健康是當務之急。
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及時疏導不良情緒,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社會共享、推進社會共治的重要途徑。
但觀于社會現實,具有專業心理服務資質且有實操能力的人員過少,這顯然是不能滿足當前解決社會心理問題的社會需求。據調查顯示婦女社會心理服務隊伍現狀不容樂觀,在主要以各級婦聯系統為主導形成的心理服務隊伍中,具有專業心理服務資質的人員一般不超過婦女工作人員的3.4%;婦女維權志愿者中具有專業心理服務資質的人員一般也不超過維權志愿者總數3.5%。為彌補這個缺陷,社會采取了“線上與線下并行”的建設思路,線上與心理咨詢中心合作,搭建心理援助熱線。線下則搭建集法律咨詢、心理疏導、情緒宣泄、糾紛調解于一體的“一站式”維權和心理服務平臺。此外,基層政府開展的心理服務陣地也是值得一提,不少鄉鎮也逐步建立起了專門心理調解咨詢室,情緒宣泄室等,政府將心理服務陣地不斷向基層,向人民大眾靠近。
在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向著全面發展的方向奮斗,人們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社會的發展方向越來越廣泛,但人們的內心對外敞開的空間卻變得越來越狹窄。許多人不愿向他人傾訴,將自己封鎖起來,但同時也封鎖了排泄壓力的出口,自己無法消化內心的負面情緒,最后肉體雖完好,但精神世界逐漸被負面情緒給占滿,就像不斷膨脹的氣球,隨時都有爆炸的風險。就現實生活中,就讀學生因為學習壓力,而跳樓割腕。一位母親因受不了丈夫的無能,竟帶著自己一歲多的女兒跳河。細想這些情況,如果學習困難的學生多與同學,老師,父母多談談關于學習的困惑,同時對方也給予這位學習困難的學生多一點的包容和理解,敞開心扉,真切得給出意見是否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呢?如果那位母親和自己的丈夫好好溝通,是否可以有不一樣的轉機呢?
因而面對現實的社會心理健康情況,我們需要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上講話精神,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要求,著力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眉山市彭山區委政法委也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彭山區委政法委出臺政法機關為民辦實事“九大行動”。
根據眉山市彭山區委政法委公布的九大行動事項顯示,他們開展了社情民意收集“走訪行動”, 勵志扎實開展禁毒人民戰爭“攻堅行動”,組織開展打擊電信詐騙“斷卡行動”,開展社會治安防范“巡防行動”,開展平安校園建設“護苗行動”開展民生專項執行“迅雷行動”,開展公益訴訟“守護行動”,開展“放管服”改革“便民行動”,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浸潤行動”。在我看來,這些行動意義重大又切實可行,在無數的社會積極分子的努力下,社會心理問題的解決指日可待!(曾彩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