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提,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同學對心理健康認識有偏差。許多同學認為自己心理健康,所以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甚至認為心理健康類的講座和活動都是為有心理疾病的人準備的。但于我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眾更偏向于自認為心理健康的那部分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更偏向正確引導大家處理和解決問題,因此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學校會組織新生心理講座,講座內容包括如何適應新環境,如何進行人際交往,情緒調節方式等,這對新生來說很重要。陌生的學校,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一切都是陌生的。離開曾經熟悉的環境,不知道自己能否盡快地適應下來,能否和新同學和諧相處,能否積極地面對挑戰和困難……在這樣復雜的情況下,我們的同學們需要接受不同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來正確調節自身,調整好狀態,從“心”出發,奔赴夢和遠方。
除了心理講座,學校還有心理委員培訓會。通過心理委員,將心理健康知識分享到每一個同學。我們常說身心健康,除了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生活沒有一帆風順,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笑著面對生活,才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悶悶不樂好長時間,也不會因為一點挫折而自暴自棄,更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當然,心理協會也和心理健康中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這樣一個發展迅速的社會中,我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我們的心理壓力是大的,每天除了繁重的課業,還有各種各樣的工作和活動,為了維持學習,工作和娛樂的平衡,我們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在健康的心理狀態下,我們才會少些對作業繁多和工作繁雜的抱怨,才會以積極地狀態投入工作和學習。如何正確地處理同學關系,寢室關系以及戀愛關系,也離不開心理健康的引導。在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下,我們容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自然也會更加自信和從容。因此,心理協會一直配合心理老師開展各種各樣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活動,來給與同學們必要的幫助。
心理疾病的發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防止和消除產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有利于從源頭切斷心理疾病發生的條件。
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我們的幸福人生和美好未來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為堅實的后盾。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心理素質水平,能讓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成長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青年,一個更能肩負起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歷史重任的共產主義接班人!(帥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