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腐敗文化 強化隊伍建設

        來源: 作者:張露 楊飛 發布時間:2023-04-21 15:15:29

        當前,有些人思想上對腐敗現象存在著一些模糊、片面,甚至是偏激的認識,這些錯誤認識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市場,并逐漸形成了一種腐敗文化,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這既是走向腐敗的起點,也是走向腐敗的一個深層次原因。筆者就“如何抵制腐敗文化,強化干部隊伍建設”這個主題,談一些看法。

        一、腐敗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

        現階段腐敗文化在社會意識中雖然不占主導地位,但它有著一定的社會性,在有些地方有些群體中是有一定市場的。當前腐敗文化的典型表現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是必然論。當今世界所有政黨和國家都存在腐敗問題,打造廉潔的政黨和政府是一個全球性課題。由此,有些同志便得出了腐敗必然論,認為“腐敗是世界的頑癥”、“腐敗難免,無須大驚小怪”、“商品經濟發展伴隨腐敗的出現是必然的”等。

        二是有益論。腐敗本來是毒瘤,但有時候有的同志還為之叫好,讓人大感意外。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衍生出的腐敗有益論很多,如“腐敗是發展的潤滑劑”、“反腐敗影響經濟發展”、“受賄是開放的表現,可以推動經濟發展”、“干部貪不貪沒關系,只要給百姓帶來實惠或使當地的經濟發展起來就行”等等。

        三是懷疑論。時下,總有一些人對什么都持懷疑態度。就像有些人看商人,總擺脫不了“無商不奸”的“帽子”;有些人看官員,總避免不了“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的猜測,把貪污腐敗、以權謀私勾畫為官員“畫像”,“逢官必疑”幾乎成了當今社會的普遍思維定勢。就是在黨政機關內部,這種懷疑論現象也是存在的。

        四是消極論。一些黨員干部認為“多干多出錯,少干少出錯,不干不出錯”,工作中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懶政、庸政、誤政現象,違背了自己的承諾,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辜負了群眾的期望。其實,懶政、庸政、誤政也是一種腐敗。

        五是羨腐論。生活中總有些人一面憎恨腐敗,一面又在干著不廉潔的事。其實,這種人往往憎恨的并非是腐敗本身,而是自己沒有處于利益鏈條的前端或有利位置。有些人表面上對腐敗深惡痛絕,內心卻羨慕無比。在這些人心目中腐敗就象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

        六是吃虧論。當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的人認為講清正廉潔“老土”、“過時了”,“老實人吃虧”、“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等等。逐漸產生了“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的官財心態,“貴妻富子,殷實家庭”的自富心態,“船到碼頭車到站”的后顧心態。

        七是和諧論。有些官員信奉“明哲保身”、“難得糊涂”的為官之道,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留下人情好辦事”、“大環境如此,不隨波逐流,就是與其他人作對”的處世哲學。于是,在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多回避,“你好我好大家好” 的現象屢見不鮮。

        八是容忍論。在相當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存在“一條煙兩瓶酒幾張卡小意思”、“公家的錢只要不裝進自己口袋,怎么花都不怕”、“太清正廉潔,在官場上混不下去”等錯誤認識,說什么“只吃不帶上級不怪,只花不拿紀委不查”。

        二、腐敗文化滋長蔓延危害深重

        在現實社會中,腐敗文化就像一個巨大的政治毒瘤,時時侵蝕著社會的健康肌體。腐敗文化一旦形成氣候與環境,就會使人們對反腐倡廉建設持懷疑、抵觸甚至排斥的態度,從而大大削弱了反腐敗的力度。因此,對于腐敗文化的危害不可低估。

        一是扭曲了人們的人生觀。在腐敗文化的影響下,人們是非標準顛倒、政治信仰迷茫,一些人的心理由一種協調的、正常的、相對平衡的狀態,過渡到一種非正常的紊亂狀態,造成心理失衡。一些人變得“現實”、“功利”起來,認為誠實、正義、善良等真善美的東西在現實中是行不通的,虛假的、丑惡的東西籠罩一切,逐漸失去了社會責任感,對社會、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從而也失去了社會信仰。這種狀況的惡化,必然使我們面臨嚴峻的信仰危機和民族精神危機。

        二是誤導了人們的價值觀。腐敗文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會一點一滴地改變人們對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認識,從而誤導人們的價值觀。有的人崇尚金錢,奉行“賄金體現價值論”;有的人崇尚權力,把“當沒當官”、“權有多大”作為人生成功與否評價標準。我們反對“官本位”思想,并不是反對人們去當官,而是反對人們把當官作為人生的最高理想,把權力大小作為衡量人生價值高低的標準。

        三是腐蝕了人們的社會觀。腐敗文化的猖獗必然會敗壞社會風氣,使真、善、美的社會氛圍遭到破壞,假、丑、惡的不正之風四處流行。如果任腐敗文化自由泛濫,必將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造成人們的是非標準顛倒,從而危害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健康發展。當腐敗文化成為一種社會風潮時,就會出現劇烈的階層分化和對立,滋生出“仇富仇官”和對社會極端不滿的不穩定因素。

        三、把好“五關”,切實增強抵制腐敗文化的能力

        當前,面對日益滋長的腐敗文化現象,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面臨著隨波逐流還是堅守自我的困惑,作為黨員干部,更應該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立場、明辨是非,把好“五關”,切實增強抵制腐敗文化的能力。

        一是把好“榮辱關”,做到知榮明恥。知榮明恥是人們內心的榮辱標準。對于黨員干部而言,一切對國家、對人民、對集體有益的事都為榮,損害國家、人民、集體利益的事都為恥。黨員干部應該身正行直,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以公生明,以廉生威,自覺養成“奉公為德,謀私為恥;清廉為榮,利己為羞”的榮辱觀。  

        二是把好“善惡關”,做到去惡揚善。首先要處理好“小善”和“小惡”的關系,在工作、生活中從點滴小事做起,不給行賄者以任何可乘之機,真正做到拒腐防蝕。其次要處理好“獨善其身”和“兼善天下”的關系,在干部中、在群眾中做好表率,大力弘揚黨的優良傳統,通過正面引導,在全社會形成崇廉尚廉的良好道德風尚。

        三是把好“是非關”,做到立場鮮明。是非問題是一個人的立場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加強黨性修養,就成了一句空話。有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不堅定,不敢直面矛盾,辦事拖拉,推諉扯皮,有利的就辦,無利的就拖,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面對是非問題,我們不但要分得清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還要在具體行動中做對的、做得對。

        四是把好“義利關”,做到重義輕利。處理好義與利的關系,不是讓我們空談道德,而是提倡在追求正當的合法利益的同時,更要講道德,講理想,有高尚的精神追求。黨員干部要時刻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不義之財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明之利不要,多一點正氣、少一點邪氣,多一點理智、少一點盲目,清清白白做事,坦坦蕩蕩做人。

        五是把好“得失關”,做到知足常樂。中國有句老話“吃虧是福”,從長遠來看,面對名利,總是“寸土必爭”的人往往事與愿違;選擇“退避三舍”的人,卻常常有意外收獲。李連成的《吃虧歌》唱的好,“當干部就應該能吃虧,常吃虧才能有作為。”我們要懂得選擇,學會取舍,必要時一定要勇于放棄、甘于吃虧、立足本職、樂于奉獻,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張露   楊飛)


        責任編輯:楊雪嬌

        本網站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對網站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顧問團.

        四 川 法 制 網 ·法藝文化傳媒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平区| 临夏县| 西和县| 拜泉县| 鄂温| 镇雄县| 准格尔旗| 彭水| 绍兴县| 娱乐| 通榆县| 黔南| 宝山区| 邵阳市| 桃园市| 绥中县| 南和县| 辽阳县| 桐庐县| 黄山市| 浑源县| 阿克苏市| 南和县| 林甸县| 盐池县| 定边县| 江永县| 佛冈县| 漠河县| 阿克陶县| 潮安县| 南阳市| 西乡县| 高密市| 东城区| 萍乡市| 思茅市| 台中县| 黑河市| 恩施市| 老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