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8月1日,民建成都市錦江區總支主委、四川省泌尿外科醫院院長曾政光帶領總支13名會員和醫護人員登上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這是曾政光和總支會員們第8次來到藏區。
2012年,民建四川成都錦江區總支積極響應區委“格桑花開.錦繡爐霍”攜手同行行動,身體力行參與到對口幫扶爐霍縣中。
小山村的蛻變
因為正值雨季,前往藏區的318國道部分被毀,此次扶貧調研隊伍分為2隊進藏。為了保存體力,以良好的狀態為藏區患者診療,醫護隊乘行飛機進藏,負責運送醫療器材的隊伍開車經317國道進藏。29日晚6時左右兩路隊伍前后抵達爐霍縣。
顧不上舟車勞頓,曾政光和會員們風塵仆仆趕到了定點幫扶村---爐霍縣雅德鄉交納村。
交納村原來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也是民建錦江區總支對口幫扶“承包地”。通過幾年的幫扶改造,交納村在2019年成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并正式走上了建設特色美麗鄉村的道路。
“村里剛剛完成分紅,每家都分到了2000多元!”剛進村,駐村第一書記黃先明就先報告了一個好消息,由民建錦江區總支籌資30萬元,為村上量身打造的高原小番茄種植基地越來越紅火,“高原小番茄”已經走進各大超市,深受消費者喜愛。而更讓曾政光開心的是,村上紅軍博物館內陳列整齊的展品已經開始向游客講述那些年的紅色故事;寬敞平坦的紅軍廣場上,村民們載歌載舞,唱出心中歡快,舞出對生活的熱愛;輕鋼別墅和改造的藏式民宿內,已經留下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友人的腳印……
“這些改變都得益于民建錦江區總支的產業扶持。”黃先明告訴記者,在民建成都錦江區總支“學會一技,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致富一家”的幫扶思路下,會員們不僅出錢出力為村上搞起了農業產業園,還根據紅軍長征途中在交納村休整數月之久這一“紅色資源”,幫助村里挖掘紅色文化內涵,講好革命故事,讓紅色資源鮮活起來。如今,紅軍廣場、紅軍醫院、紅軍井、紅軍樹、紅軍路等紅色文化遺址逐步建成并對外開放,為交納村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變化更大的則是每家每戶推窗見綠、抬頭賞景、起步聞香,足不出戶就能吃上新鮮蔬菜。村子變了樣,舊貌換新顏,村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村民則仁益呷高興地說:“以前我們家除了破房子什么都沒有,現在我們家蓋起了新房,修起了圍墻,建起了花園,還有一個蔬菜大棚,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
千里送健康
受條件限制,爐霍縣人民醫院在泌尿外科疾病診療、麻醉技術、專業護理等方面缺乏人才、技術和設備支持,很多患者長期得不到治療。此次行程,民建錦江區總支將上百萬手術設備和3萬元的耗材歷盡千辛萬苦“搬”上了海拔3000米的高原。
在爐霍縣醫院拉旺院長的陪同下,曾政光院長、王培祿主任來到醫生辦公室認真查看了每位患者的病歷,并帶著醫療隊一起深入病房與患者及患者家屬溝通。結合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評估后,7月30日一大早,在醫院僅有的一間較完善的手術室內,曾政光團隊連續實施連臺手術,成功完成了十幾例高危泌尿外科患者的手術。“此前,民建錦江區總支為醫院開展了兩次臨床、醫技、護理等方面的培訓,進行了3次義診、送藥活動。” 爐霍縣醫院院長拉旺說。
據了解,此次行程,曾政光院長團隊帶了上百萬手術設備及精密器械,包括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能量平臺及等離子電切鏡器械、狼牌輸尿管鏡及輸尿管異物鉗、16F、18F、21F膀胱鏡鞘、0度、30度、70度膀胱鏡以及膀胱異物鉗。此次手術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等離子電切環、一次性輸尿管雙J型導管、一次性膀胱沖洗器等近3萬元的高值耗材,都由四川省泌尿外科醫院免費提供。
助力建設“三中心”
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雨后的陽光更加耀眼,曾政光院長、羅娟主席一行來到爐霍縣總工會辦公區。
“這些辦公室已經用了很多年了,經歷了幾次地震,辦公室墻上都有很明顯的裂痕,非常不安全,按照全總和省總的工作指示,我們目前的這幾間辦公室無法滿足開展全縣工會工作的要求,“三中心”已經開始改建,建成后我們就有自己的辦公室了”爐霍工會辦公室主任秦華俊說到。
今年,錦江民建、四川省泌尿外科醫院工會定向捐贈100萬元援助爐霍縣總工會“三中心”建設,建成后的“三中心”集培訓中心、活動中心、幫扶中心為一體,方便爐霍縣職工教育,活躍職工文化生活,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為爐霍縣團結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目前,爐霍縣交納村已朝著宜居、宜業、宜農、宜游的方向穩步發展,最美藏家庭院已初具雛形。“交納村現在摘掉了帽子,接下來我們將在鞏固成效上持續發力,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幫扶,繼續在資金支持等方面加強對接合作,助力交納村成為紅色教育基地與鄉村休閑度假相結合的紅色旅游精品村。”曾政光說。
(陳德軍 謝錦 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