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屏山法院“四個到位”創建楓橋式法庭

        來源:屏山法院 作者:楊東升 胡焦 發布時間:2020-05-11 11:53:03

        imgapp.jpg

        4月28日,四川省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第一批“楓橋式人民法庭暨一站式訴訟服務點”授牌儀式及座談會,屏山縣法院龍華人民法庭被授予首批“楓橋式人民法庭暨一站式訴訟服務點”。

        為傳承創新楓橋經驗,屏山法院立足便民服務到位、多元解紛到位、助力貧困到位、深化打造到位“四個到位”,努力為群眾提供優質的司法服務。

        便民服務到位

        疫情防控期間,依托智慧法院科技手段為群眾提供 “一站式”訴訟服務,指導當事人通過微法院、外網等方式立案,避免因人員聚集而感染的風險;通過電話調解、“云上法庭”等非接觸式方式審理案件,群眾“宅”家,也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巡回審理方便群眾,為身患殘疾出行不便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服務,解決了當事人因出行不便帶來的訴訟難問題;法官“疫”不容辭,上門送達,司法訴訟服務到家門,真正的做到了讓群眾少跑路,上門送達33次;以“趕場日”為契機擺攤送法、模擬法庭等進行普法宣傳,讓人民群眾在趕集過程中就能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引導群眾遇到糾紛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多元化的服務形式,為群眾提供方便、高效、優質的司法服務。

        多元解紛到位

        積極探索 “兩所一庭”調解模式推進訴源治理,龍華法庭與轄區司法所、派出所共同構建起“內外并舉,訴非銜接、訴調對接”的體系機制,四步推進訴源治理:一是源頭預防、分類管理。贍養、婚姻家庭、健康權、相鄰糾紛等適宜調解的案件,引導當事人由立案法官與司法所、派出所組成的調解團隊先行就地調解。二是特邀調解,化解矛盾。結合案件性質,通過特邀調解員、特別邀請村上干部參與調解,實現依法審判和多元化解的有機結合。三、內外并舉、訴非銜接。與司法所一站式對接,司法所調解達成協議的,法庭予以確認,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力,減少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縮短維權時間。四是調審結合,雙管齊下。調審結合,雙管齊下。調解成功的,當即做調解筆錄,雙方當事人簽字生效,調解不成的被告簽訂地址確認書并當即立案送達傳票,減輕案件壓力。通過“兩所一庭”調解模式,龍華法庭2019年辦理申請人民調解協議確認案件43起,化解涉訴信訪、大案等疑難復雜案件多起。

        助力貧困到位

        為貧困群眾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專項、當庭立案、當庭調解,如彭某等十名農民工與屏山縣龍華頁巖磚瓦廠勞動報酬糾紛案,龍華法庭采取專項、當庭立案,隨即便聯系磚廠負責人,當即組織調解,為彭某等十名農民工挽回損兩萬多元。積極協調法律援助機構為困難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2019年,鐘某、朱某起訴鐘啟彬等九個子女贍養糾紛,原告年老行動不便,又是困難群眾,法庭主動與龍溪司法所對接,為鐘某、朱某提供法律援助,法官上門調解,化解了贍養糾紛。定期回訪,確認當事人是否履行,及時為貧困群眾提供法律幫助。通過發放民事起訴狀格式、授權委托書模板、提起訴訟的相關流程、訴訟費繳納辦法,民間借貸相關規定等進行法律宣傳,提高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助力脫貧攻堅,承辦法官在遇到涉貧案件時積極的與原、被告溝通,釋明調解處理較為適宜,并主動邀請該村的支書、扶貧駐村干部一起參與調解。

        深化打造到位

        依托龍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擬將龍華法庭打造成為具有煙雨古鎮特色的環境與旅游保護法庭:進一步主動與地方黨委、政府溝通協調,打造符合龍華特色的 “楓橋式人民法庭暨一站式訴訟服務點”,在景區、旅游賓館、農家樂等地方設立訴訟服務點和矛盾糾紛聯系點,方便群眾,達到及時有效化解處理矛盾糾紛,維護游客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為古鎮的旅游環境提供相應的司法保障。積極轄區人民調解員會等第三方調解力量組成合力,強化訴調與司法、交通、國土、民政等部門拓寬訴調對接解紛渠道,與轄區內調解組織建立委托、委派調解機制,將司法訴訟服務陣地進一步前移,不定期對調解人員進行培訓指導。(楊東升 胡焦)

         

         


        責任編輯:趙興宇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叶城县| 宜章县| 怀远县| 靖远县| 犍为县| 白水县| 伊宁市| 临颍县| 方城县| 肥城市| 洛宁县| 潼南县| 蒙阴县| 金门县| 巴彦淖尔市| 白银市| 苍溪县| 池州市| 玛纳斯县| 类乌齐县| 沙坪坝区| 茌平县| 满城县| 文昌市| 乐安县| 东乌| 潍坊市| 瑞丽市| 克山县| 阳新县| 出国| 星座| 闵行区| 海门市| 常山县| 永丰县| 宝清县| 邢台县| 阿合奇县| 富平县|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