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育人的思想碰撞 ——從心靈鏡像到成長共同體

        來源: 作者:王藝諾 發(fā)布時間:2025-06-10 22:07:01

        “內卷”壓得人喘不過氣,“躺平”又心有不甘。在這兩者交替刷屏的當下,夾縫中的大學生們,心理困境正以更尖銳的姿態(tài)刺入現實:小組作業(yè)壓力下崩潰痛哭的身影,社交平臺上“永遠融不進集體”的孤獨吶喊,各大高校心理困擾數據統計結果的觸目驚心......當傳統心理輔導的“藥效”漸顯局限,一束新的光穿透迷霧——積極心理學,正悄然為高校育人推開一扇窗。這不僅是方法的革新,更是一場關于生命韌性與成長本質的深度對話。

        1749564540288.png

         

        午夜急救室:一場用“優(yōu)勢”重燃生命的對話

        深秋的午夜,寒意刺骨。校園里梧桐樹的枯葉在路燈下搖曳陰影,更添幾分蕭瑟。輔導員王老師剛結束一天的工作,疲憊地輕輕合上電腦。突然,刺耳的手機鈴聲撕裂了夜的寂靜——是班長帶著哭腔的嘶喊:“王老師!快!小雨在宿舍割腕了!流了好多血!”

        王老師的心臟瞬間揪緊,抓起外套就沖向小雨的宿舍樓救護車的藍光已經劃破夜空,現場一片混亂與恐慌在校醫(yī)室臨時處置點,小雨仿若一只受傷的小獸,蜷縮在冰冷的床上,單薄的身體微微發(fā)抖。紗布緊緊纏繞著她纖細的手腕,刺眼的鮮紅正一點點從邊緣滲出,暈染開來。她的眼神令人揪心——空洞、麻木,仿佛一片望不到邊際的絕望荒漠,任何光亮都無法穿透。
            病床邊,王老師拼湊起小雨的故事碎片.....這個來自貧窮單親家庭的女孩,從小背負著母親沉重的期望,學習成了她證明自我價值的唯一戰(zhàn)場。進入大學,好似進入了一個小社會,激烈的學業(yè)競爭、復雜的人際關系,像無形的巨石壓得她喘不過氣長期的孤立無援和挫敗感,在她心中深深埋下“習得性無助”的種子陷入了“無論我多努力,結局都一樣糟糕”的思維定式。她感覺不到任何支持,看不到任何出路,生命的活力仿佛被徹底抽干。
            面對這令人窒息的絕望,傳統簡單的安慰顯得蒼白無力。王老師沒有放棄深信“人不是問題的集合體,而是資源的寶庫。” 每個靈魂深處,都蘊藏著強大的復原力——“心理韌性”它如同蟄伏的火種,等待被重新點燃;如同被壓彎的彈簧,積蓄著反彈的能量;如同穿透厚重陰霾的一線光源,指引未來的方向。    

        老師為小雨精心設計積極干預方案——“優(yōu)勢發(fā)現之旅”。她不再聚焦于小雨的“問題”和“缺陷”,而是帶著溫暖的探照燈,開始挖掘那些被痛苦塵埃掩埋的生命閃光點。首先,建立安全信任的聯結作為一個耐心的傾聽者和陪伴者王老師每周對小雨進行兩次的深度訪談初期的小雨沉默寡言,眼神躲閃王老師不急不躁,只是真誠地陪伴,用穩(wěn)定和接納創(chuàng)造安全的心理空間。其次,喚醒塵封的優(yōu)勢記憶“小雨,我記得班長提過,你中學時組織班會很有想法?”“你小時候是不是特別喜歡畫畫?能跟我聊聊嗎?”王老師用溫和的問題,引導小雨回溯生命中被忽視的“高光時刻”起初小雨只是木訥地點頭,但提到童年自學畫畫、信手涂鴉、用畫筆描繪心中世界的回憶時王老師敏銳地捕捉到她眼中極其微弱卻閃著光芒的一絲神采。最后,連接優(yōu)勢與當下力量。王老師將小雨的回憶與當下連接起來,如今被束縛住的靈魂,是不是因為你早已忘記身體里其實一直住著一個如此有力量的自己?你對繪畫的熱愛的創(chuàng)造力,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她鼓勵小雨重新拿起畫筆,哪怕只是隨意涂鴉,讓表達成為一種情緒的出口和自我對話的橋梁。
            改變并非一蹴而就,但微小的火種一旦被點燃,就有燎原的可能。王老師陪伴小雨,從最簡單的線條開始,到嘗試表達內心掙扎與渴望的整幅作品,繪畫成了小雨情緒的容器和重塑自我的工具。她開始嘗試用畫筆描繪內心的風暴,也描繪風暴間隙透進來的那束光。

        三個月后,校園藝術節(jié)的展覽廳里有一幅名為《破繭》的油畫。畫面中央,一道深邃的裂縫貫穿背景,象征著痛苦與創(chuàng)傷然而,裂縫中并非黑暗,一只色彩斑斕、姿態(tài)昂揚的蝴蝶正奮力振翅而出,翅膀上細膩的紋路仿佛流淌著光。這幅作品,以其震撼的生命力和深刻的隱喻,一舉奪得一等獎。

        當小雨站領獎臺,聚光燈打在她身上的那一刻,王老師清晰地看到她眼中不再是荒漠,而是閃爍著久違的、屬于她自己的光芒,那光芒里有羞澀,更有一種破土而出的堅定和力量。她再也不是校醫(yī)室那個絕望午夜病床上的小雨,手臂上的傷痕或許還在,但此刻,它更像一個蛻變的勛章。
            這個案例深深烙印在每位參與者的心中:真正的心理療愈,遠非簡單的危機干預或情緒“止痛”。它是一場深刻的生命喚醒工程——幫助身處黑暗的個體,重新發(fā)現并連接上自身內在的力量與優(yōu)勢,點燃那盞被遺忘的心燈,賦予他們破繭而出、擁抱光明的勇氣和能力。積極心理學,在此刻不再是一個抽象的理論,而是照亮生命、重塑希望的真實力量。 

        1749564566359.png

        生命影響生命:我們共建的“韌性成長共同體”

        教育家懷特海說:“學生是有血有肉的個體,教育的目的是激發(fā)和引導他們自我發(fā)展。”在積極心理學的星光照耀下,輔導員不再是居高臨下的“拯救者”,而是與學生并肩前行的“成長伙伴”用專業(yè)搭建“心靈鏡像”,照見真實的自我;用共情編織信任網絡,讓每個靈魂自由舒展;用系統思維構筑支持體系,化困境為蛻變契機。我們培育的,不僅是心智健康的個體,更是一個彼此支持、韌性生長的生命共同體。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積極心理學為高校育人注入了溫暖而堅定的力量。它篤信:每個心靈都蘊藏自我修復的偉力,每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托舉。當“預防-干預-發(fā)展”的體系扎根,當“心靈鏡像”與“成長共同體”成為現實,我們終將見證:那些曾在成長迷霧中徘徊的身影,正帶著積極的心態(tài)與堅韌的品格,勇敢地破繭成光,奔赴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作者:王藝諾


        責任編輯:劉華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xù)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fā)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fā)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漠河县| 泰安市| 泉州市| 凤庆县| 武陟县| 祁门县| 五华县| 甘泉县| 綦江县| 固镇县| 邹城市| 潞城市| 恭城| 章丘市| 神农架林区| 共和县| 霍林郭勒市| 耿马| 锡林浩特市| 高安市| 南汇区| 河曲县| 广河县| 庄浪县| 桑植县| 神池县| 揭西县| 襄垣县| 胶州市| 沙雅县| 彰武县| 鄄城县| 长丰县| 会泽县| 长春市| 卫辉市| 朝阳市| 霍州市| 温州市| 灵山县| 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