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藍衣,一面防護罩,一桿藍白“槍”,身姿挺立,言語溫和......在“疫情”防控中眉山市彭山區中醫醫院.婦女兒童醫院,孕育而生了這樣一支隊伍-“藍衣天使”,成為了彭山防“疫”線上的靚麗風景。
一、逆風而行 “白衣”換“藍衣”不負誓言
突然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節日的祥和,隨著預警的不斷升級,預檢分診的姑娘們,有的退掉了回老家的車票,有的停止休假立刻回程,與其他科室抽調的人員一起組建成18人的防“疫”預檢分診隊伍。雖然在與很久未見的爸爸、媽媽通話時會哽咽;與假期化身“粘人精”的兒子、女兒分開時會不舍;與戀人、丈夫說“抱歉,不能陪你去做之前約定好的事兒”時會遺憾;但你不悔,“白衣”換了“藍衣”,不變的是醫學誓言,身為醫者,若有戰,召必回。
二、24小時堅守,跨過寒風暴雨 堅定信念
“您好,請測一下體溫。”“您或家人出過彭山沒?”“有沒有與外來人接觸過?”“您來醫院看病還是照顧病人?有哪里不舒服嗎?”“請您到這邊登記一下。”……這樣的問題她們每天要詢問上千次,嗓音嘶啞,卻也不及體溫槍反復拿放造成的肌肉損傷痛。預檢分診是防控疫情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屏障,為了不漏掉一個人,預檢分診處實行24小時值班制,三班倒。因為點位在室外,一頂帳篷,就成了臨時值班室。夜班的姑娘在此躲過,深冬的冽冽寒風,初春的綿綿細雨,但更多的時候是屹立風雨中,手握藍白槍,為每一位進入醫院的人員測體溫、進行流行病學調査、評估、登記及分診。做好“疫”線“守門人”——就是她們的信念。
三、做好每個細節,減輕患者負擔 傳遞溫情
2月的一天,點位上來了一位50多歲,汕頭回來的阿姨,一測體溫“38.2℃”,阿姨立馬“談溫色變”,變得惶恐不安起來。預檢分診護士長劉利偉發現后,握著阿姨的手,一邊將阿姨往隔離觀察區帶,一邊安慰阿姨“這個是初次測量,不要緊張,我們用水銀溫度計再給您測一下,您在這邊休息下”,在測量二次溫度的過程中,劉利偉拉家常的詢問了阿姨的相關情況。當時正是午飯點,劉利偉見阿姨獨自一人,便將自己的盒飯給了阿姨:“阿姨餓了吧?您先吃點兒,等會兒我陪您去看看”......隨著疫情防控工作力度的加大,病毒防控網越織越密,預檢分診篩查方案也越來越嚴。在工作中,她們要不斷面對病人的疑惑、排斥、惶恐和焦慮,每每這種時候,耐心地安撫,仔細地傾聽,專業地解答,就是“藍衣天使”的秘密“安撫劑”!
四、2萬步行走,避免院內感染 擔起責任
為了減少交叉感染,為患者、家屬和本院職工的生命健康守好門、站好崗,藍衣天使們群策群力,將預檢分診流程不斷優化,進行分點位管理,有體溫檢測點、預檢分診點、引導就診點,開辟發熱病人專用通道,由各點位專人全程陪同引導就診、檢查,血液樣本及檢查報告專人送取。每日上下樓,來來回回,微信步數均在20000步左右,大腿時而酸楚打顫,但盡一切可能降低了發熱病人接觸范圍,把風險降到最低,值得!與有流行病史的發熱患者近距離的溝通時,你要問她們害怕么?那一定是害怕的,但是不懼。因為,每日工作群里都會發布最新的防疫知識,組內也會不定期培訓學習,將個人防護做的“密不透風”。
就是這樣一支由“65”后到“00”后組成的隊伍,值守預檢分診,沒有人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不是病毒攜帶者。在巨大的心理壓力、未知的恐懼面前,他們沒說過一個怕字,沒有喊過一句苦一句累,她們不但能顧小家,更能守“大家”。就是這樣的“藍衣天使”,讓彭山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溫度!(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