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本應該充滿祥和歡樂的節日氛圍,疫情每時每刻的變化都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面對異常嚴峻疫情的防控形勢,面對醫院黨支部的號召,面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作為共產黨員,更是一名醫護工作者的我們明白選擇學醫可能是偶然,但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與熱情去對待它!它賦予我們的更多是責任與擔當,既然選擇了就要用肩扛下!
因為疫情,我們新組建科室,沒有其它華麗的辭藻,沒有推脫的借口,沒有“上有老,下有小”的顧慮,有的只是簡單卻堅定的----我要去!一支來自不同崗位的13名醫護人員的團隊成立,我們自稱為:彭醫“火神山”突擊隊!取這個名,也是因為我們病區的改造、患者安全轉運到病區只用了一天半的時間!當時只堅信民族之所以強大,就在于總有人在苦難發生時一往無前,總有人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還重!我們就是要搶時間。國家十天能建個醫院,那我們也可以用更少的時間與病毒抗戰,保一方家人的平安!
從1月29日接診第一位隔離觀察者,到2月11日新科室的搬遷,再到3月26日最后一位患者的出院。近兩個月的時間里給我感觸更多不是累,不是辛酸,是感動;被患者對我們的感恩而感動,被科室姐妹面對患者刁鉆刻薄的責罵時轉身咽下眼淚繼續耐心給患者治療而感動,被科室姐妹穿著尿不濕裹著防護服,晝夜堅守在抑郁患者門前而感動!她們在家里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被另一半呵護著的!可在這里她們就必須收起自己的柔弱,展開臂膀,做一棵大樹讓患者依靠,當好守護神,為患者堅守!
記得有一對夫婦因發燒等癥狀夜間收治我們科室,來的時候百般焦慮,夫婦倆一直發燒,由于丈夫也是一名醫務者,對自己的治療方案與檢查情況比較在意。起初對我們治療水平有著質疑與排斥,我們白天查房進行開解,下班時間微信聯系關注。在醫生與護理團隊的努力下,彼此增加的信任度,拉近了距離。出院后他微信發了感謝信,感謝我們!
原33床患者,是位90后長期透析患者,因發燒等癥狀收治我們科,來的時候各種抱怨,情緒非常的不穩定,各種哭鬧,不停的給家里人打電話,與原血透病區的主管醫生聯系,以身體虛弱為理由要求離開隔離病區。由于情緒的不穩定怕她夜間出事,科室妹妹不放心,搬來凳子就在她的門口守著。第二天我問科室妹妹,你就這么守了一夜嗎?妹妹笑著說:“她說她爬也要爬回去,我不是怕她出事嗎?我陪著她。”當時我就被眼前瘦小的身材感動了,聯想著厚厚的防護服里面雖然裹著的是瘦小的身材,但裝著的是滿滿的責任感!
原56床、58床是一對母女,小孩不滿3歲,一直高燒;母親也是淚流滿面,從踏進病區就是各種指責。指責我們的條件,指責我們的技術,指責我們的檢測報告的可信度。作為母親,擔憂自己的孩子發泄不好的情緒,我們理解!我們以目前有限的條件盡最大的努力滿足她的需求!我們理解一位母親晝夜照顧高燒的孩子的辛苦,我們主動與小孩套近乎,陪伴她,讓小孩的母親有休息的時間。從入院時的質疑、責備到彼此信任再到最后發來感謝信!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其中的辛酸。
我們被發泄情緒的患者罵過,被焦急的家屬責備過。沒關系!我們理解他們被隔離觀察的難處,我們悄悄的將眼淚咽回去繼續無怨無悔,耐心的為他們治療,依舊用那顆初心捂熱患者的心,我們堅信隔離病房不會隔離愛,有一天患者會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對彭山老鄉們的那份堅守!正如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同舟共濟,一定能打贏這場全國總動員的“抗疫戰爭”,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脫我舊時裳,著我戰時袍。我們不再是“柔弱”的代名詞,我們是兒女、是妻子與丈夫、是母親與父親,更是一群硬核的戰士。雖然口罩遮住我們的臉,但每一雙眼神都是那么堅毅而堅定!愿我們可愛的白衣天使們,健康快樂!
( 彭山區人民醫院 江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