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社會和諧,根在心理

        來源: 作者:廖中婷 發布時間:2021-10-25 11:49:57

        和諧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不可否認,這與心理息息相關。在當今高速發展的時代,由于生活節奏加快、學習工作壓力繁重以及親密關系的缺失,出現心理問題的人不斷增加。為解決這一問題,也急需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以達到社會和諧穩定的最終目的。

        身為眉山市的一個大學生,對于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我真真切切看到了眉山市和大學校園的盡責。我所見到的學校,剛開學會有心理健康講座,向大家普及一些相關知識。并且每個班級會設置心理委員,及時觀察發現同學們存在的心理問題,上報給心理咨詢老師解決,該制度是很完善的。

        不過,除此之外,為從心理上更好地實現社會和諧,我還有一些想法如下。

        我認為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讓所有人都重視心理問題,有自我調節心理的能力是有必要的。

        最近比較觸動我的,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北大學子弒母案。一個外表開朗自信、勤奮友善的學霸,幾乎是所有人眼中的“完美形象”,然而當那壓抑之下的惡劣本性釋放出來,就造成了一對母子的悲劇,不得不讓人嘆惋。而這一切皆是教育的失敗,也歸根于心理問題。對于這類犯罪事件,很多人激動地呼喊著懲處犯罪分子,以為他們得到了相應的懲罰,輕者坐牢,重者判死,事情就塵埃落定了。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罪惡并沒有因此被消滅,每天依然有罪惡不斷發生,仍有無數的人在受害!而造成社會許多悲劇的根源,實源于心理。況且當今時代信息的發達,也助長了戾氣的傳播,據調查,未成年網民中有一半都遭受了網絡暴力。網絡暴力至今造成了許多悲劇,損壞了社會和諧,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施暴者的心理不平衡。太多諸如此類的現象,不得不引人深思,引人重視,然而可悲的是,一些潛在的心理問題,在現實中往往大多都被忽視。所以我認為,在經濟發展、教育發展的時候,也不能忽視了心理,我們應該普及心理知識,盡量讓所有人都重視心理問題,有能力進行平常的自我調節,以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

        為了人們的心理健康,我認為社會該為公民提供更自由、少壓力的環境。

        因為工作的勞累,許多父母疏于教育子女,給予子女關愛,而青少年學習上的重壓,也使他們與父母矛盾頻發,可信賴的親密關系漸行漸遠,這僅是一例。據國外調查顯示,大學里最容易患精神分裂癥的學生,也往往是最優秀的學生,這正是源于他們在學習壓力下產生的心理壓力。而我個人經歷過心理狀態惡劣的階段,的確是學習壓力最重的階段,再理性的認知也克服不了情緒的壓抑與混亂,那時我也以為自己往后很難擺脫痛苦焦慮,然而當我到了更自由的環境后,情緒基本保持穩定,心理狀態良好,因為更有精力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以及心理的自我調節。所以我認為,一個更自由寬松的良好環境對人的心理健康相當重要!社會應當為人們提供更自由少壓的環境,有利于實現社會和諧。

        社會還應當營造一種互相理解的、更寬容友善的氛圍,并普及心理幫助。

        我對一則新聞至今印象尤為深刻——甘肅少女被老師猥褻,跳樓自殺,圍觀的路人紛紛起哄鼓掌,他們目睹了女孩的慘烈死亡后,興奮未散……這一群“心理病人”,冷漠的反社會人格,不得不讓人心涼、驚駭與毛骨悚然。許多受害人的毀滅恰恰不是有罪者造成的,而是身邊親友以及“圍觀路人”的二次傷害,是整個社會的對寬容、理解與友善的吝嗇!至今心理疾病的患者應還在被不少人歧視與隔離,如戀物癖的患者應該更是自我封閉,不敢向他人尋求幫助并且進行治療……很多人也不理解“不珍惜生命”的人,甚至惡意相向,殊不知他們其實是掙扎未果,最需要的是溫暖與關懷,許多人指責他們傳播了負能量,但理智來想,他們就該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嗎?該下地獄的難道是沒有傷害過他人、反而可能只傷害過自己的可憐人嗎?因此我想,社會該當對存在心理問題的人更加寬容理解,并普及心理幫助,在關懷限于困境的人同時,也要去喚醒冷漠之人的同理心,讓整個社會更加和諧友善。

        從長遠來看,也有必要轉變社會的教育觀,讓大眾眼中的成功,不再是金錢名利的豐收,而是人格的健全。

        人類幸福感的來源,大部分在于他人,因為有他人的肯定認同,人才更能夠感覺到自身的價值意義。當下社會,絕大多數家長眼里成功的教育,依然是讓孩子能爭“C位”、賺大錢,過上富裕的生活。然而我認為,盡管表面上出彩出眾,心靈的匱乏也會導致人精神的空虛與痛苦。成功的教育,不應是一味追求成為所謂的“人上人”,而是能成為一個可以實現自身獨立、同時內心溫柔樂觀、真誠善良的人,有擔當有勇氣,這才應是人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回望眉山市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我由衷地為此喜悅。近年來,該項建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市內貫徹了線上與線下的心理服務,培養了很多相關人才,為社會長遠的安全和諧做出了貢獻,相信隨著心理服務的逐漸普及,它將會欣欣向榮,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活力。

        社會和諧,根在心理。我深切地期望著,有朝一日,心理能夠得到所有人的重視,社會也能夠為人們心理的健康發展創造更良好的條件,因此,我們的社會將迎來高度的和諧友善,愛與自由飛翔在萬里長空,永不泯滅。

        (廖中婷)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水市| 铅山县| 右玉县| 凌海市| 山丹县| 凌源市| 福鼎市| 通江县| 沙湾县| 双辽市| 吉水县| 巨野县| 从化市| 仁寿县| 新郑市| 建瓯市| 太谷县| 喀喇| 洪雅县| 宜都市| 开原市| 河北区| 大关县| 鄢陵县| 邯郸市| 井研县| 仙游县| 黑水县| 桦川县| 孝感市| 英超| 吉首市| 绵竹市| 时尚| 西乌珠穆沁旗| 太谷县| 彭泽县| 茌平县| 五莲县| 池州市|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