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寶貴禮物。他們是家庭的希望,是社會的未來。成長道路,愛讓他們元氣滿滿,愛讓成長奇跡驚艷眾人。但成長之路從不平坦,挫折困難是家常便飯,而高品質成長恰恰離不開挫折困難這類大功臣。孩子的成長,家長從不敢缺席;孩子的成長,也是家長的成長心路,更是人類發展的小小縮影。
5年前,在家人的期盼中,川兒如約而至,成功開啟了我們家庭生活的新副本。作為一位零基礎的新手爸爸,在經歷了幾次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后,對養育這一件事,也逐漸有了自己的感悟。
一、家長責任感的覺醒
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川兒就承載了家人對于美好人生、美好未來的憧憬,希望他的每一個階段,都能享受最大的暢意。回想自己小學應試教育的經歷,我一邊抱著襁褓中的川兒,一邊規劃著他“自由成長”的幼兒生活。在最初的計劃里,游樂場、出游、玩具,將是他童年的絕大部分。然而,轉變很快就發生了。差不多在他一歲的時候,有一次和我同學的小孩一起玩,川兒對陌生環境、陌生人的抵觸,表現得比較明顯。因此我們想到群體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出于“同玩”的目的,我們為他報了第一個早教班。沒想到,川兒在收獲玩伴的同時,我們也結識了好些寶爸寶媽,與他們一起陪伴孩子上課中,我們收獲了不一樣的體會。這應該算是我們第一次和其他寶爸寶媽共同參與活動。這個過程中,我們開始注意到其他家長在孩子培養上如何用心用情。我們也突然意識到,縱使我們希望他能有一個玩樂的童年,但是最終這個家中唯一的掌心寶,需要在他們的時代里參與競爭。不知不覺間,我和川媽理解了“起跑線”的概念。雖然至今還不認同一些“雞娃”的行為,但是我理解了家長在孩子成長舞臺幕后的內心焦慮。這一次轉變,我將它歸納為家長責任感的覺醒。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轉變
第二次轉變,發生在小班時期的一次講座上。那一天晚上,幼兒園安排了一位學前教育領域的教授,分享了高質量親子閱讀的一些看法。教授講了很多選書、讀書的見解,我聽得很認真,針對重點內容,我還做了筆記分享到了家族群。不過于我而言,這次講座最大的收獲,莫過于讓我對“親子”二字,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平時川媽和我的工作比較忙,在有限的陪伴時間里,我們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更多的是單向輸出。這種教育方式,其實是帶著“俯視”的視角,而且整個過程,是枯燥乏味的。在講座的過程中,我愈發認識到,我應該換位思考,蹲下身子,和孩子靠在一起,以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學習。我們可能要投入和孩子一樣的好奇,進入相同的狀態,以共同探索的方式,獲取新的知識訊息。我不由得聯想到川兒和我玩奧特曼打怪獸的游戲情景。在這個游戲過程中,我們是平等的游戲玩伴,我理解他很享受這一份平等關系,甚至一些主導關系(比如他扮演奧特曼,我扮演怪獸的時候)于他的主導功能的發揮。換到教育的場景中,我相信也是一樣的,平等、共情,是他更愿意接受,也更能高效接受的一種教育方式。我將這一轉變,歸納為家庭教育方式的轉變。
三、堅持不懈,靜待花開
第三次轉變,則是源于中班開學和老師的一次溝通。我和川媽都是985畢業,從小被老師定義為“老師的好幫手”、“家長眼里別人家的孩子”,因此我們曾弱弱驕傲地認為,川兒會在各方面都展示出較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可是幻想很快就被打破。小班時期,不好好吃飯、不睡午覺,以及課堂上不合時宜的過分活躍,老師給了我們比較多的反饋。想到一個朋友聊起自己家孩子時說過的一句話,“曾經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天選之子,其實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不免覺得很有道理。中班開學不久,幼兒園老師很認真地告訴我們,川兒在這一學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已經可以很好地遵守幼兒園的制度,并且友好地和同學相處。我們知道這其中離不開幼兒園老師的悉心指導,同時也在想,是不是我們忽略了什么。孩子不一定能成為他人眼中的“王者”,我們也并沒有期望他能成為多么偉大的人,但是,他完全可以成為自己的“勝者”。我觀察到他在馬路上走,基本能清楚讀出廣告牌上的文字;我聯想到給他一張導航圖,他能帶我們坐地鐵去參加培訓班;我還想到出差回家,他會第一時間擁抱我說“爸爸我愛你”……孩子有很多優點,也有很多潛能。一天天,他的情商、智商、德商,都在逐漸地蛻變。有時候,我感知到了,但更多的時候,可能因為自己工作忙、精力不足,忽略了。而無法否認的是,他一直在進步!他不應該,也不能被簡單地打上“普通”或者“不普通”的標簽,他是他自己的代言。也是從此刻起,我認識到,我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也再次迎來了轉變:堅持不懈,靜待花開。
為人父母,亦是一場修行,亦是一次自我成長的契機。我很慶幸能陪伴在川兒成長的道路上,與老師默契配合,與川兒用心溝通,共同搜尋并搭建適合他的成長平臺。我將盡全力與孩子攜手并進,傾力適應環境,在同伴磨合中獲取更多成長營養。
成長不在一瞬間,而在每一個瞬間,每一個細節中。感恩每一個幫助川兒成長的人,感恩每一次成長空間。我們會遵循“陪伴”的教育主旨,努力暢通交流,豐富家校互動,不斷提升教育品質,沿路合奏出美妙的成長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