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我現在都干到公司中層了,你一個堂堂本科生,能力也不差,找個一般公司應聘都比在社區居委會掙得多,還沒那么多煩心事。”“你說你工作累了一天,回家上樓發現有鄰居裝修,工人把建筑垃圾堆在走道里,煩不煩心?進家門一看,樓上水管破損,天花板滴水,上不上火?我能幫你解決這些煩心事,不是很有意義嗎?”這是一段我偶然間聽到的對話,距今已有5年,那流露著對社區工作熱愛與自豪的聲音,是我刪除不掉的記憶。這聲音,來自我們社區居委會的辛主任,一位共產黨員,那時他才30出頭。
對話中的那些煩心事,說起來容易但解決起來確實不容易,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更需要有行之有效的辦法。一天半夜,辛主任接到一老人電話,樓上的暖氣水管破裂,導致她家里被淹。辛主任二話不說,馬上趕到了現場,此時樓上的租戶已經關閉了暖氣閥門,但天花板上還是不斷滴水,他幫助老人把櫥里面的被子還有一些衣服先拿出來,又擺放了一些盆子接滴水,處理地面積水,一通忙活,天也基本大亮了。早上八點多鐘,老人又給辛主任打電話,原來樓上的房主態度不是太好,雙方談崩了。如果在以往,辛主任要調解成功類似的事,也要大費周章。但自從在“黨建+”模式下,建立了社區網格自管會,這些問題的解決就有了抓手,也順利了許多。先通知保險公司來定損,按照政府給居民投的家庭財產保險進入理賠程序。納入自管會的熱力站工作人員,現場查看了供熱管路破損情況,給房主提供了維修方案。而自管會里的矛盾調解員,則從法律和情理入手,就進一步賠償做通了雙方工作,事情很快得到圓滿解決。老人幾天來緊鎖的雙眉舒展了,逢人就夸:“俺主任真是實實在在地給居民解決問題。”一句“俺主任”,透著親近,透著信任,透著家人般的溫情,老人或許還不知道,這質樸的表達深深感染了辛主任,每每提及,他都說自己在社區的任何付出都很值。
說起這社區網格自管會,也是社區的創新性工作,既能調解鄰里矛盾這樣的小事,也能解決社區綜合治理這樣的大事。化解不文明養犬、亂堆亂放、群租擾民,“小菜園”改造成“口袋花園”,幫助企業、九小場所解決中央空調外機安裝、更換老舊排污管道……一樁樁一件件,書寫了小網格大治理的精彩篇章。而當初成立社區網格自管會,怎么謀篇布局,辛主任也是頗費了一番腦筋,除了轄區單位,他主要動員居民黨員參加,整個社區工作的重大事項黨員先知道、黨員先商量、黨員先行動,為社區網格自管會有效開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去年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社區網格自管會更是發揮了突擊隊的作用,人員摸排、卡點值守、巡防布控、轉運重點人員……急難險重的工作都是自管會成員沖在前,進而帶動了轄區居民積極配合參與。“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一仗”,這是辛主任和社區黨員們在黨旗下的誓言,那鮮紅的黨旗飄揚在社區,映紅了一位位先鋒戰士的面龐,為居民撐開了一片溫暖的天地。每天晚上打開微信運動,總看到辛主任高居榜首。在他堅實的腳步下,那一道隔離新冠病毒的社區防火墻織密織厚了。一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他的一張圖片,左腳踝纏著繃帶。這是不忍直視的畫面,連日奔波,辛主任太累了。但沒幾天就看到他拖著傷腿奔波在社區,原來社區有一些居家隔離人員,需要每天落實隔離情況,需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物資,而這種風險系數大的工作,辛主任當仁不讓地又沖在了前。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社區治理的蒸蒸日上,吸引了多家媒體采訪報道,辛主任也獲得了許多榮譽。但他常說一句話:“這些成績,是社區黨委一班人、社區工作人員、轄區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只是不辜負居民的信任,盡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這話,又讓我想起了“俺主任”這一稱呼,還想到了一個詞,就是“境界”。(李仲)